祖龍將全麵推行科舉製的消息從宮中瘋傳,半日之內便傳遍了整座鹹陽城。
一瞬間,鹹陽城內的達官貴人們都嗅到了不對的信號。
素來善待老部下的祖龍,怎麼如今要朝老部下們下手了?
在眾人舉棋不定之際,各種各樣的說法開始四處流傳。
最讓人信服的當屬卸磨殺驢這一說法。
畢竟祖龍如今已成天下之主,大秦雖然有著內憂外患,可畢竟大事已成。眼下並沒有哪股勢力可以強行推翻大秦在中原的地位,祖龍見各大文官集團勢力錯綜複雜,所以才想要推翻他們的人脈網絡。
畢竟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官員之間互相勾結都是很大的麻煩!
更讓人確定如此念頭的是……
特地科舉選上來的官員隻是文官,並無武將。
眾人想到北方戰事吃緊,祖龍的確不敢在此時將名將換下。
至此,大家總算是明白了祖龍的想法。
他就是衝著各大文官集團去的!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我本以為當今聖上乃千古一帝,有著超越前人的氣魄!不曾想,他還是免不了這一關……”
“當年大秦之所以能夠戰勝其他六國,不就是因為廣納賢士嗎?如今陛下卻對自己的老部下出手,真是令人寒心!”
“這純粹就是驅虎吞狼之計!讓那幫寒門書生來對付咱們,陛下反倒是能夠高枕無憂了!”
“如此毒計究竟是誰提出的?莫非是當朝左相大人不成?”
“怎麼可能?朝中有很多人可是正在追隨著左相大人的,他怎麼可能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正當眾人為科舉製度感到焦頭爛額時,又有新消息傳來了。
通過宮裏的人得知的消息,提出科舉製度的並非當朝左相李斯,而是遠在河東的一小郡守,趙讓。
當得知真相時,許多位高權重者都快要氣炸了!
“一個小小的郡守不留在河東之地治理百姓,竟然敢把主意打到我們的腦袋上,真是該死!”
“趙讓這個名字我怎麼覺得有些耳熟,上回的治國策也是他寫出來的吧?”
“還有,玻璃杯似乎也是從河東之地傳來的,莫非也是此人的手筆?”
“此人,看樣子所圖不淺……”
一時之間,眾多文官集團的人都將趙讓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明明還沒有來過一趟鹹陽,可趙讓這個名字可是徹底在鹹陽的達官貴人圈子中傳開了。
誰也不明白,為何河東之地的一個小小郡守能夠攪得滿城風雨。
他們更不明白的是,為何祖龍會如此信任趙讓的話……
“趕緊去查查這小子什麼身份!”
“上回他寫治國策的時候,我就已經派人去查了。他一開始隻是個小縣令,後麵做出了一點成績,才一步步的成為郡守。”
“就這麼一個泥腿子,還想帶著一幫泥腿子來朝廷興風作浪?真是可笑至極!”
被侵犯利益的人,此刻已經對趙讓恨之入骨。
如果沒有趙讓主動提出科舉製度的話,他們根本不必承擔接下來將要麵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