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等諸位大臣行禮離開後,從偏房中走了出來。
崇禎看到朱慈炯後說道:“慈炯啊,剛剛朕的這些內閣大臣們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了,本來這項工作朕應該喊太子來的,畢竟他是大明的儲君嘛,但是因為這項工作和這倆種作物啊,是你發現並且提出來的,朕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覺得大臣們還有什麼沒有說到的嘛,這次內閣們可謂空前的團結啊,換平時議政時總是意見不合,還是你發現的這兩樣東西好啊,確確實實是能夠為我大明為我百姓創造輝煌的東西啊!”
崇禎說完看著朱慈炯,朱慈炯思索片刻說道:“父皇,兒臣剛才在偏房之中聽到仔細聆聽了各位內閣大臣們的講話,收益頗豐,他們講話思路清晰,直接講敘重點,以後有機會我也很想多多向他們請教學習,至於父皇所說,我認為如果作物能夠順利投入生產,並且取得效果的話,往小的說會造福百姓使我大明軍民們都能勉強填飽肚子,往大的說會增強我大明百姓對生活的期許,不會為了沒有東西吃而整日愁眉苦臉、驚慌失措的,能夠奠定民心,使得將士們戰鬥士氣高漲。
父皇,兒臣以為,生產作物和製造手工業都需同時開展,兩項工作都需先試行再推廣,一個能保障百姓日常飽腹需求,一個能改善百姓日常生活水平,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馬上開始研究生產,除了內閣大臣們知曉此事,其它人先保密,如若生產出來就好說,如若生產不出來,務必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崇禎聽後說道:“好,就依你所說,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理,官員選擇和地點等全權交給你去選”!
朱慈炯聽完說道:“好的,謝父皇,兒臣告辭”!
說完,朱慈炯向崇禎行禮後回到書房開始沉思,他在想這些內閣大臣的履曆及品行情況。
“內閣首輔孔貞運,這個人在曆史上的記載有限,但可以確定的是此人是個幹實事的人,並且後來崇禎殉國後病死在家,是一個為大明做出了貢獻的人,以後當在父皇麵前多多提及,給予重用。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此人爭議頗大,有人說他靠一張嘴滅了明朝,但這些都是沒有依據的,其實楊嗣昌一生忠誠於國家,為國家的安定和民族的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豐富的軍事經驗和高超的戰略眼光,曾成功指揮過多場戰役,其軍事才能也被世人肯定。他也有著極高的政治智慧。
兵部尚書盧象升為人正派,會打仗、熟練調兵遣將之策。
吏部尚書田維嘉此人記載有限日後觀察了解一番,工部尚書範景文、刑部尚書鄭三俊、戶部尚書倪元璐等人皆為可用之才,想想看以我父皇以前那種疑心深重的性格,這些人換做以前都已經被罷免了,看來父皇在我一通說道後有很明顯的改變,於國於民都是大好事一件啊!
接下來我要好好想一想選擇的地點和製造流程才行,地點應該選在哪裏好呢?製造流程要怎樣才合理呢?”。
在書房之中朱慈炯反複醞釀,敲定了次日辰時開工,隨即派人向崇禎通報開工時間及地點,邀請崇禎及內閣大臣們到場致辭。
第二日辰時已到,所有人員全部到達京城郊外集合完畢,宋應星及521個人站在下方。
崇禎、朱慈炯及一眾內閣大臣站在臨時搭建的台子上,崇禎看向眾人,沉聲說道:“朕昨日聽聞我兒朱慈炯說,今日辰時將組織人員進行開工前的大動員,今日朕看到各位精神抖擻、身強體壯,朕心甚慰,朕自登基以來,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我大明廣大百姓們,我想著他們每日是否能夠吃飽飯,念著他們每日是否能夠穿暖衣,隻有廣大最基層的老百姓們日子能真真實實過好,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有保障,朕心裏才踏實,朕每日都在勤勞從政,工作時間多、休息時間少,然,天公不作美,如今我大明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痛苦不堪,朕心悲痛,如今在場各位馬上要投入新的工作中來,這項工作很重要,關係到我大明的經濟發展,關係到我大明百姓的生計,如果這項工作做好了,大明日後的發展就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