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李邦華(1 / 2)

朱慈炯主仆二人策馬飛奔來到了乾清宮書房外,朱慈炯安排薑小光先行回府,薑小光先行離開!

朱慈炯理了理思緒,大步向著書房而去,王承恩已經事先通報,朱慈炯直接走入書房之中,崇禎看到朱慈炯來了,連忙安排他坐在旁邊!

朱慈炯連忙問道:“父皇,您今天早上在朝堂上提出土地改革後,大臣們都是什麼反應呢?兒臣很是好奇,兒臣覺得經過這個事應該能夠看出朝廷大臣們心中所想?”

崇禎踱了踱步,道:“慈炯啊,今天朕壓力大啊,一些大臣說好,一些大臣說不好,頭都被他們說大了,最後還是朕的內閣大臣從中發力才勉強同意啊,慈炯啊,朝廷上下人心難測啊,各式各樣的人都有,現如今為民辦事的大臣變得越來越少了啊,且不說朕的閣臣怎樣,內閣大臣那是沒有什麼大的問題,隻是下麵那些侍郎、給事中、監察禦史等人也有少部分人提出說如今國庫空虛,不宜大動幹戈去解決遺留問題,會致使朝堂不穩,應當一心備戰,朕當場就罵了個遍,現在不動何時動,等到流寇打到京城再動嗎?慈炯,民心啊,朕要的就是民心啊,民心在,國家在,民心滅,國家滅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啊!

“父皇,您所說極是,土地必須要改革了,長痛不如短痛,必須不受外界幹擾強力鎮壓地方各處存在的搶占土地問題、壓榨欺壓百姓問題、各地藩王實際田地及侵占田地問題、地方官員貪贓枉法問題、官商勾結問題,總之,通過這個新部門,將貪官汙吏一網打盡、將官商勾結一查到底、將鄉紳地主非法所得土地全部收回,再通過一些方式發放給老百姓們!”朱慈炯道!

“哦,慈炯啊,你倒是說一說怎麼一個發放法,如果就這麼發放給老百姓,朕擔心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朕怕有人冒充普通老百姓來冒領土地就得不償失了!”崇禎道!

“父皇,今天您在朝廷上力壓群臣,應該是已經將心中想法與各位文臣武將們說了吧!既然現如今李邦華已經為首任土地改革部部長,那兒臣請求召見李邦華,我們幾人共同商議,您意下如何!”

“嗯,慈炯說得對,朕倒是心急了一些,我這就召喚李邦華過來一同議政!”說完,崇禎向王承恩下達了召見李邦華命令,王承恩連忙前去通報去了,一盞茶功夫,李邦華到了書房內,跪地叩拜道:“臣李邦華,參見陛下、參見三皇子殿下!”

崇禎道:“李大人,平身,坐吧!”

李邦華坐下後說道:“陛下、三皇子殿下,請問有何要事啊!”

崇禎道:“李大人啊,朕今日在朝廷之上頂住壓力,任命你為土地改革部首任部長,入閣,平時你也時常提及百姓吃飯問題,你說說看你今後對這項工作的打算吧!慈炯是我喊過來了,他年紀雖小,但是自從大病痊愈後,整個人都變了,不光身體鍛煉的很好,各方麵的學習也很是認真,比我那太子朱慈烺強多了,你先說一說,等下慈炯也要發表發表對此事的看法!”

李邦華用恭敬的目光看向崇禎及朱慈炯,沉思良久說道:“陛下、三皇子殿下,老臣從政幾十年,終於是等到這一天了,老臣心頭時常掛念的不是想做多大的官、想得到多高的待遇,老臣一心想的就是兩件事:

一是我大明如何才能花最小的代價來平定內外的動蕩,讓百姓生活安定、團圓美滿;

二是我大明何時能夠解決遺留千年之久的土地問題,土地問題目前非常嚴重,流寇中大部分都是佃戶,什麼是佃戶呢?佃戶豐收年倒是相安無事,碰上災年,那麼就會變得沒有飯吃,地主哪管他們死活,因為地主手下佃戶多了去了,那為什麼平常老百姓會成為佃戶呢?說到底就是官商勾結,官員和鄉紳、地主互相勾結,本來我朝下發的收稅政策,收取的賦稅隻有很少一部分,老百姓交了賦稅吃飽飯應該問題不大,就是官員們在收稅時額外加征各種名目的賦稅:如這個月是哪裏打仗加征一筆賦稅用於支援打仗,下個月又是哪個地方發生了戰事,再加征賦稅用於支援,一年加個幾次甚至十餘次,那老百姓還怎麼活?老百姓們怎麼看咋們大明的朝廷,他們認為是我們京城這些當官的下發的加征賦稅的命令,是我們這些大明重臣不給他們飯吃,是我們大明朝廷要他們賣房賣地去免費給地主老爺們種地,地主老爺們心情好就給口飯吃,心情不好直接要其卷鋪蓋走人,官員就在那些地主鄉紳手中拿孝敬銀,官員再拿孝敬銀往上級孝敬,地主鄉紳們孝敬完他們官員以後更加肆無忌憚、更加胡作非為,將我大明律法不放在眼裏,如果和老百姓說不通直接用搶的,因為孝敬了地方官員啊!孝敬了他們就沒人管了啊!這樣就形成一個非常之惡劣的循環,最終受害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所以那些佃戶時刻想著如何才能翻身、如何才能重見光明,有領頭之人說服就跟著領頭之人殺地主、搶糧食,最後躲進深山老林,沒躲著的怕被官府抓住殺頭就跟著流寇了,所以現在李自成的軍隊人馬越來越多了,究其原因,還是離不開官商勾結、搶占土地,老臣的看法嘛,就是派出狠人,派出不怕死、能力強、敢擔當、有魄力之人前去各個州府進行駐點辦公,每月必須下去巡查不少於10次,可以給其便宜行事之權,頂風作案、目無王法、罪大惡極、強占土地之人可直接斬殺,家產直接抄末充公,不殺一儆百,如何震懾宵小,不采取雷霆手段又如何樹立威信,要派出錦衣衛暗中查探官商勾結情況、暗中保護下派的官員,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老臣選人必當老臣擔責,我說的就是這些,請陛下、三皇子殿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