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漁業大隊(1 / 2)

【今天隻碼出一個小章出來】

陳喜梅悶頭踩著兩個腳踏,下了分洪河大堤,轉向拆船廠的石子路,一路向小清河與長江交彙的高資漁業大隊的棚戶區疾馳而去。剛剛靠近棚戶區,就有與之熟識的中老年婦女跟她打招呼,陳喜梅笑臉回應,順便打聽漁業大隊的五霸之首的何大關和何小關的下落,打聽完畢之後,趟著自行車下了小清河大堤,走向聚集成一排的小漁船。

鎮|江沿江數鎮都有自己的漁業大隊,分別在各鎮所處的長江段捕撈,這些漁民都相當的抱團,一旦發生越過界的事情必然會引起所在漁業大隊全體漁民的械鬥,所以各鎮漁業大隊都十分的克製和遵守行規,不會貿然的越界捕撈。

然而,高資鎮對麵的江心島世業州卻沒有自己的漁業大隊,說起來原因十分的簡單,因為交通不便,沒有魚販去世業洲去魚。即使世業洲有漁業大隊,想必高資鎮的漁民也不會允許世業洲的漁民進入高資範圍內大規模的賣魚,這必然會導致惡性競爭,當然少量的擔著魚擔乘坐輪渡過江到高資鎮上賣給魚販那就另當別論。

上世紀八十年代,漁民的漁船雖然體積嬌小,但好歹用上了機械化的動力工具,俗稱“掛漿機”——就是一台小型柴油發動機驅動一個帶著小型螺旋槳的船舵,漁業大隊的掛漿機全部由木船社在一九八零年生產製造,因此兩家關係並不陌生。漁民捕魚的方式也由原來的拋網改成更加先進的兩條船相互協作的拉網——先將漁船開到下遊,然後兩條漁船各自拖拽拉網的一端,一同向上遊進發捕撈。

高資漁業大隊的漁民通常下半夜出江捕魚,五點左右陸續回港,此時魚販會在港口等待漁船回歸,然後上船挑魚,將貴種的魚、賣相好的魚、體型肥碩的魚挑選出來,基本上是買方市場,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漁民們都很難去跟魚販討價還價。

漁業大隊的棚戶搭在小清河大堤和長江大堤交接的三角區域,漁民為了躲避長江的大風大浪,漁船都是停靠在小清河的西岸。陳喜梅停下自行車,看到何大關和何小關兩兄弟船並船的停靠在一起,兩人都赤膊著上身,穿著打著補丁的寬大短褲,光著腳丫子,低著腦袋,半蹲著身體說說笑笑的在小漁船的船板上處理著沒有賣掉的死魚死蝦,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出現在岸邊的陳喜梅。

陳喜梅看著兩兄弟曬得黝黑的膚色,嘴角泛起笑容,然後中氣十足的罵道:“兩泡小慫,把屁股對著我,不歡迎我還是怎麼的?”

何大關和何小關兩兄弟紛紛轉過腦袋,看到是陳喜梅,連忙轉過身的陪笑道:“原來是老大姐啊,真是稀客稀客!”

陳喜梅的嗓門大開,何大關和何小關更是喉嚨大屁|眼的大喇叭,隔著十幾米開外的謝雲天、馬建軍和曾世清這三人聽到聲音再看清人影,立馬屁顛屁顛的連跨十多條小漁船蹦到兩兄弟的漁船上跟陳喜梅請安問好,儼然就是把陳喜梅當作女皇駕到一般的供著。

馬建軍掏出香煙分散給各人,五人都在站在船頭打量著陳喜梅,何小關跟陳喜梅最是沒大沒小慣了,於是他抓耳撓腮一般的代表著五人問道:“老大姐,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此時跑過來有何貴幹啊?”

何小關、何大關、謝雲天、馬建軍和曾世清這五個活鬧鬼年齡最小也有二十大幾,最大的何大關更是隻比陳喜梅小五歲,但在陳喜梅長期壓迫之下早已澆滅了氣焰,任由陳喜梅呼來喝去。聽到何小關的問話,陳喜梅杏眼瞪圓,吐出一口濃煙,一手指著何小關的腦門大聲斥責:“你這個小慫,越來越會說話了啊,老子沒事就不能來看你們幾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