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梧(1897—?)是民國時期主要的偵探小說家之一,代表作是為數幾十篇的“家庭偵探宋悟奇探案”係列。另外,他還著有若幹篇“私家偵探王俠公”係列等偵探小說。但研究者曆來似乎對他的生平和創作關注不多,能搜集到的相關史料也很有限。
1923年2月1日,《小說日報》發表了一篇由孫季康撰寫的《近代小說名家小史·張碧梧》,文章用文言寫成,隻有六百餘字,但卻是後世研究者介紹張碧梧時經常會“翻譯”引用的重要史料。茲抄錄如下(標點和分段為引者所加):
小說家張碧梧氏,揚州儀征人。先祖時,家有良田百頃,閭巷著富名。至乃父時,漸中落,衣食時慮不周,以是氏雖穎悟,未得深造。
年弱冠,即出謀生。邇時,氏之表兄畢倚虹先生,方主《時報》並《小說時報》筆政,憐氏窮,思攜之,乃購英文說部畀氏,囑事翻譯。氏狂喜,沉首案頭,孜孜研求。未幾,遂成《斷指手印》a並長篇數則,刊於《小說大觀》及《小說時報》中,見者鹹驚服。
氏母聞之,頗自慰,嚐撫膺曰:“吾得此子,不更求矣!”
而氏於此時,已能獨出心裁,自撰巨篇。《小說畫報》中之《虎口餘生記》b,即其創始之作,深受讀者讚賞。
厥後,複得倚虹紹介,主辦無錫之《商務日報》並《梁溪日報》等筆政。未幾,兩報均停版,乃至浙江之蕭山,任頭蓬沙地事務分所主任。時氏之年,方二十有一也。
年餘,去蕭山職,重遊海上,襄辦《樂園日報》,兼任《中外新報》翻譯,是後巨篇鴻著,日多於海上各日報各雜誌中矣。
而氏於此時,名既成,然尚好學不倦,略無倨做自滿之意,此其所以蒸蒸日上而無已也。
季康曰:“餘慕氏之名久矣,顧荊州無緣一識,心滋憾也。今者,本報有近代小說名人之刊,竊謂如氏之苦學力行,世間曾有幾何?亟亟探其大概而傳之,或亦諸同誌所樂聞乎!謂或天假我緣,得與氏舉觴論文,則三生有幸矣!”
a 《斷指手印》,標“偵探小說”,英國A.Jones原著,碧梧、倚虹同譯,1916年3月刊於《小說大觀》第五期。
b 此處疑為作者誤記,可能應為社會小說《劫後餘生》,1919年2月1日刊於《小說畫報》第二十期。
在創作“家庭偵探宋悟奇探案”之前,張碧梧於1921年 9月16日至1922年8月23日,在著名通俗小說期刊《半月》第一卷第一號至二十四號上連載了長篇偵探小說《雙雄鬥智記》(共連載22次,其中第十、十六號未刊載),之後上海大東書局還以上下冊的形式出版了該書的單行本。此次整理出版的《雙雄鬥智記》即以《半月》雜誌連載版為底本。
作為民國最著名的偵探小說家程小青(1893—1976)先生的好友,《雙雄鬥智記》的創作,正緣於其代表作“霍桑探案”係列的影響。彼時,“東方福爾摩斯”霍桑的大名已廣為讀者熟知,一些作家的偵探小說中也陸續出現了霍桑的身影,諸如:孫了紅“俠盜魯平奇案”係列中,霍桑就多次作為魯平的對手出場;在趙苕狂滑稽偵探小說“胡閑探案”係列之《誰是霍桑》中,“失敗的偵探”胡閑還曾受人委托,去尋找“真正的”霍桑。
相比之下,《雙雄鬥智記》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霍桑同人小說”,而且還是一部篇幅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其創作初衷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雲,是特意為“東方之福爾摩斯”塑造一個可“以與之敵,而互顯好身手”的“東方亞森·羅蘋”。
《雙雄鬥智記》封麵
(來源:孔夫子舊書網)
當代讀者可能隻熟悉孫了紅筆下的“東方亞森·羅蘋”魯平,其實民國偵探小說中號稱“東方亞森·羅蘋”的人物著實不少,除“魯平”外,尚有何樸齋(何可人)“東方亞森羅蘋奇案”係列中的“魯賓”、柳村任(柳存仁)“梁培雲探案”係列中的俠盜“南方雁”,以及《雙雄鬥智記》中的藍三星黨黨魁“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