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單兵裝備,不需要芯片……”
梁昊看著肖俊偉,搖頭說道。
對他來說,芯片這玩意兒,真心沒有什麼用。
反正他是不了解的。
肖俊偉有些愣神,一時間反應不過來,“梁所長,難道紅星所一直都準備隻在單兵武器上發展麼?”
這下輪到梁昊傻眼了。
一旁一直都沒說話的楊威,這會兒抬頭看向肖誌偉,“如果在一塊芯片上,集成68000枚晶體管,能加工麼?”
“???”
不管是梁昊,還是肖俊偉跟他帶來的兩人,都傻眼了。
一塊芯片上集成68000枚晶體管?
這……
“大規模集成電路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能做出這個,我們可以談下去。”
看著幾人,謝暘也沒廢話,補充了一句。
摩托羅拉68000芯片,是手工繪圖的最後一代芯片。
一塊不大的芯片上,集成了68000個晶體管。
後續的新一代芯片,集成的晶體管,都是以十萬甚至百萬計數的。
這是8086芯片晶體管數量的兩倍,於79年誕生,即使到了90年代中期,依然在階級跟家用微型計算機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這年頭,如果能搞出來,絕對可以讓國產芯片的水平達到世界先進。
當然,因為矽晶圓跟工藝製程等方麵的技術限製,即使把68000個晶體管集成到了一塊芯片上,不管是能耗還是數據處理速度,跟摩托羅拉的,肯定會有很大的差距。
對於這一點,楊威很清楚。
可隻要搞出來了,後麵直接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技術早晚有提升上去的機會。
關鍵要搞出來。
最多目前也就是體積大一些,能耗高一些,數據處理能力差一些。
可一定得搞出來。
“謝總,我們目前最多也就製造過一萬左右的晶體管,68000枚的晶體管,沒有做過,但是如果有圖紙的話,我想我們能做出來的。”
肖俊偉想了想,看向一旁的總工胡明遠。
在胡明遠略微低頭示意後,他才開口。
68000枚的晶體管,隻要有圖紙,也不過是在材料上堆積電路跟晶體管,還是可以做出來的。
至於距離設計的性能指標差多遠,他們也無法保證。
“既然這樣,我們可以給圖紙,看看你們多長時間能做出來。”
楊威想了想,認真地說道。
仿佛怕對方不重視這個,他又補充了一句:“如果真的能做出來,前期的投入,不隻是我們會給經費支持,就連局裏也能支持經費。”
芯片,是重中之重。
楊威這段時間,在考慮到很多項目都無法繞開芯片,芯片性能差了,會影響到裝備的性能,加上在前線的時候調試298廠的炮偵雷達,發現因為芯片性能問題,數據處理速度很慢,在這段時間,他竭力地按照記憶,把68000芯片的設計圖紙給畫了出來。
一個人,畫有68000個晶體管組成的電路,並且還要確保位置不出差錯,那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還好,楊威向來記憶力超群。
畫完後,檢查第一次的時候隻有不到1000處的錯誤。
而目前,已經檢查修改了好幾次。
要是楊威沒有記住68000這款劃時代芯片的設計圖的核心設計,從頭開始設計製造,別說楊威,即使有經驗豐富的專業電路設計團隊,也不是短時間內能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