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八年級七年級山東教育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八年級\/王治芳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7(家庭教育必讀叢書)ISBN978-7-5701-1030-8Ⅰ.①學…Ⅱ.①王…Ⅲ.①初中生-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教材Ⅳ.①G7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57308號?

JIATINGJIAOYUBIDUCONGSHUXUEHUIPEIBANXUEHUIAI:JIAZHANGXUETANGBANIANJI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八年級王治芳?主編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山東教育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緯一路321號?郵編:250001?????電話:(0531)82092660網址:www.sjs.com.cn印??刷:濟南報業文新印務有限公司版??次:2020年7月第1版印??次:2020年7月第1次印刷開??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印??張:14.5印??數:1-6000字??數:220千定??價:31.00元(如印裝質量有問題,請與印刷廠聯係調換)印廠電話:0531-87295267前言前言與孩子相遇是美麗的緣分。在平凡的日子裏,親子相伴,孩子從七年級邁入八年級。花開有聲,成長有徑,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他們提供適宜成長的土壤,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助推他們成人成才。

家庭是開啟智慧、培養品德、塑造個性的搖籃。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此,我們依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和《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課程指南》,研發了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

本叢書共18冊,按照孩子年齡,0—18歲每年一冊,按序排列,幫助家長依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叢書分孩子發展、教養策略、家庭建設和合作共育(3—18歲增設)四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若幹主題,每個主題圍繞典型案例展開論述。孩子發展指家長在了解孩子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其積極發展;教養策略指家長在科學育兒理念指導下,運用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養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含特殊家庭的教養策略;家庭建設指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家人和諧關係的構建、家庭生活資源的管理、家風家訓的傳承等;合作共育指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含家長學校、家委會、社區活動等形式。叢書內容螺旋上升,多維展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中的學業適應、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及關係處理等家庭教育常見問題,幫助家長跟隨孩子成長的節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議。本叢書旨在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發展觀,發掘孩子的積極品質,培育孩子的探索與專注、依戀與共情、表達與溝通、獨立與責任、思維與創造、規則與安全、分享與合作等基本素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發展資源,使孩子自身蘊藏的潛能得以激發,同時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叢書中案例皆來自家庭生活及教學一線,具有代表性。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作者團隊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和社會學等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叢書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是一套難得的有梯度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操應用相結合的教子叢書。

本分冊適合八年級學生家長閱讀。八年級的孩子逐漸熟悉了學校環境和學習生活,但是並非一切都風平浪靜,他們身上常常潛藏著一些“危機”,如學習兩極分化、異性交往問題等。抓住了初二就抓住了未來,家長對本學年的孩子應給予足夠的關注。該書以典型案例切入,深入分析問題成因,給家長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引導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問題行為,更要正向關注孩子積極品質的發展。

本叢書是山東省家校共育課程建設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由教育科研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和高校相關人員撰寫,並經過多輪課程實驗及專業人員審校。

本叢書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治芳策劃主編,劉立新、徐繼存、孫家齊等任副主編。本冊由秦濤任主編,繳莉萍、張耘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有秦濤、繳莉萍、張樂華、董冬梅、邵煜、董婭、張光鴻、周妍華、鬱友倫、劉秀焱、杜雪、萬曉,另有朱依林、於雁、譚雪鬆、王田青、石琳、常秀梅、於曉妮、邵紅麗等參與編寫。王治芳、秦濤、劉立新等修改統稿。

本叢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省內外相關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002目錄目錄第一篇孩子發展第1課關注孩子自我認知????????????002第2課學會對生命負責?????????????008第3課會共情,人際關係更和諧?????????014第4課不再“羨慕嫉妒恨”???????????021第5課懂得分享,快樂成長???????????026第6課在合作中成為“領導者”?????????030第7課學會與“對手”合作???????????036第8課掌握好與異性交往的“度”????????042第9課孩子為什麼會暗戀老師??????????047第二篇教養策略第10課用夢想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054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第11課用體育精神引領孩子??????????060第12課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066第13課鼓勵孩子“異想天開”?????????072第14課讓邏輯思維訓練變得有趣????????077第15課如何讓孩子學習更專注?????????082第16課孩子學習遭遇瓶頸該怎麼辦???????087第17課謹防孩子“風平浪靜”下的“暗流湧動”?092第18課不要輕易為孩子的錯誤“買單”?????098第19課如何應對孩子疾風驟雨般的情緒?????103第20課正確看待孩子的“頂嘴”????????109第21課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同伴關係??????114第22課培養規則意識,助力孩子發展??????119第23課用坦誠換取孩子的真心?????????124第24課尊重孩子的“話語權”?????????129第25課做善於傾聽的家長???????????134第26課幫助孩子規劃未來???????????139第三篇?家庭建設第27課家長講規則,孩子有教養????????146第28課叛逆孩子背後是“長不大”的家長????151第29課把家庭變成思維創新的主場???????156第30課勞逸結合讓學習更有效?????????161第31課用情感將孩子從手機中拉回來??????166002目錄第32課親子旅行,分工協作好機會???????171第33課留守兒童的情感陪伴??????????176第四篇?合作共育第34課重教,請先尊師????????????182第35課孩子不喜歡老師怎麼辦?????????187第36課老師家訪,家長如何應對????????192第37課家長如何做“校訪”??????????197第38課最好的課堂在研學路上?????????202第39課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更有責任感????207第40課家委會因我參與更精彩?????????213第41課家校共育,同心同行??????????218參考文獻???????????????????221003第一篇?

孩子發展八年級是孩子成績與成長的分化期,也是他們思想、道德、能力培養的分水嶺。這時,孩子心理處於敏感、動態時期。豐富多彩的中學生活,人際交往麵的擴大,學習內容的增多加深,使得孩子麵臨著許多困惑和迷惘。一方麵他們身體、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有較強的“成人感”,不大願意接受他人的意見,渴望得到尊重。另一方麵由於年齡、知識、閱曆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們看問題尚有很多局限,容易片麵、偏激和衝動。男女生交往也會出現一些偏差,同學間的學習差距會進一步拉大,初一基礎不太好的孩子到了初二可能繼續落後,甚至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學習上的落後又可能影響行為習慣,最後形成惡性循環。這些行為變化迅速而又極具隱蔽性,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精力關注孩子的成長,用夢想激發孩子成長的動力。

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第1課關注孩子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自我”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也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八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很多問題常會在這一時期出現。作為家長,應細心關注孩子的自我認識發展狀態,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培養健全的人格,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心理基礎。

案?例陽陽是八年級女生,皮膚白皙,身材高挑,性格內向,不善言語,學習成績也不錯。自上學期以來,她一直為自己臉上的幾點雀斑而苦惱。一次朗讀課上,老師讀的一篇文章中寫到了一個臉上長雀斑的孩子。下課後,幾個調皮的男同學湊在一起惡作劇般地看著她笑。

她感到那幾個男孩肯定在笑話她臉上有雀斑,又氣又惱,覺得難堪極了。回到家裏,陽陽忍不住向媽媽哭訴,媽媽不以為意,勸她不要理他們。後來陽陽又跟媽媽提起幾個男同學的不是,媽媽反倒批評她:“不就是件小事兒嗎?精力都浪費在這些瑣事上幹嗎?”後來,她碰到不開心的事情幹脆悶在心裏,對誰也不說了。苦惱並沒有隨時間和她的沉默而消減,她慢慢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自己,上課經常分心,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很多,情緒越來越糟。

??分析??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002第一篇?孩子發展最關鍵、最重要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哈特通過調查發現,兒童至少從五個重要而各自獨立的領域來直接評價自己:學業成績、運動能力、社會接納性、身體外表、行為表現。

案例中的陽陽剛步入青春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幾個同學惡作劇般的做法,正好擊中了本來不太接納自己的陽陽的軟肋。孩子回到家裏訴苦,如果媽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的苦惱,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其實是一次幫助孩子完成自我發展的很好的機會。

遺憾的是,陽陽媽媽沒有“讀懂”孩子“求助”的信息,隻是習慣於自己的說教,以至於關閉了孩子向自己求助的通道,最後在孩子心裏形成一個難以打開的心結。

林崇德教授在《發展心理學》中有這樣幾句話:青年早期,正是一個人必須明確自己的個性特征,並開始考慮自己人生道路的重要時期。一切的問題既是以“自我”為核心而展開,又是以解決好“自我”這個問題為目的。因此,關注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認識狀態,尤為重要。

一?正確認識自己是個體展開幸福人生的心理基礎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是指自己對自己以及外界關係的認識,也是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前提條件。《道德經》中有這樣幾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勝”更加重要。“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客觀,與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過於懸殊,容易出現自滿或自卑心理,不僅影響自己的身心和事業發展,也會影響與他人的關係。

二?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最關鍵時期人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快速發展時期。一個是三歲前的嬰兒期,另一個是青春期。嬰兒期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較容易受其主要養育者的影響。如果養育者的人格不夠健全,或育兒理念不夠科學,極易00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養育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而青春期是個體自我意識快速發展、逐漸完善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自我意識處於急劇動蕩而又趨於穩定的狀態,這樣的發展特點也是孩子通過自我成長、重塑自我的好機會。其間出現的很多問題,往往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求助”信號。

三?八年級是“身心聚變”問題凸顯階段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的時期,其中八年級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斷乳期”,我們稱之為“八年級現象”。這個時期的孩子已不再像小學階段那麼幼稚乖巧,那麼容易接受父母的說教,他們更容易放下偽裝,展示更真實的自我。一些成長過程中殘留的問題,更容易由隱性轉為顯性。

建議青春期是家長有效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後期限,抓住這最關鍵的時期,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還需要家長做出以下幾個方麵的努力。

一摒棄“重智輕育”觀念,關注孩子全麵發展教育專家孫雲曉指出,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孩子人格的完善。但很多家長認為,隻要孩子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管。表麵上看,把教育抓得很緊,其實把真正的教育給耽誤了。“人004第一篇?孩子發展格決定命運”,最終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不是他會什麼,而是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成人”教育既是家庭教育的重點,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優勢所在。隻有把孩子“成人”的基礎打好了,有了高尚的道德,有了樂觀、自信、向上的個性特點和健全的人格,才有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的保障。隻有家長擁有了科學的教育觀念,才能全麵地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態;隻有當家長的關注點與孩子的需求同頻共振,才能更充分地理解、接納孩子;隻有真正與孩子休戚與共,才可能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家長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孩子成長的指揮棒,隻有全麵地關注孩子成長,才能有效避免孩子自我認識上的以偏概全。

二提升共情能力,讀懂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共情,本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詞語,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的觀點,其本意是指谘詢師對求助者內心世界的理解和體驗。在這裏,我們可以理解為家長理解和體驗孩子內心感受的能力。家長的共情能力,既是無條件理解、接納孩子的能力,也是打開與孩子深度交流通道的能力。當孩子體驗到來自家長的理解和接納時,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就形成了心理上的同盟。這種來自家長的理解和信任,能鼓勵並促進孩子進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幫助孩子更深入、全麵、準確地認識自己,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更真誠、更深入的交流。

案例中,家長要做到與孩子共情,可以用以下方法:首先,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當案例中的陽陽向媽媽訴苦時,媽媽可00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以說:“孩子,你是不是很在意他們這樣說自己,並且很傷心?”這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理解和安慰。其次,要善於使用肢體語言,如身體的姿勢、目光、聲音、聲調等。看到陽陽很傷心時,媽媽可以摟一下孩子的肩膀,或把孩子擁在懷裏,這就是最大的安慰,能增強孩子麵對問題的勇氣。最後,共情要適度,既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又能超越孩子的情緒體驗進行引導。有共情的基礎,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訴說心聲,家長要抓住機會因勢利導。

三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擁有選擇權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讓孩子早早地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的人。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體驗和感受,真誠地與孩子一起分析他所麵臨的問題,但不能隻憑自己所謂的“經驗”,把自己的感覺和觀念淩駕於孩子的感受之上,最終的決定權應掌握在孩子自己的手裏。隻有我們家長學會慢慢放手,孩子才能學會利用感覺的觸角去認識自己、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理性思考,學會智慧地選擇人生。

當孩子走上社會時,遠行的背囊裏,將不是你的牽掛,而是滿滿的祝福。

006第一篇?孩子發展思考與應用與孩子共同完成認識“自我”的體驗式活動,用“我是一個——的人”句式說話,至少五句,然後說出相關的經曆和理由。在互動中,不斷澄清對自我的認識,學會接納自我、悅納自我。

00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第2課學會對生命負責近年來,關於青少年自殺的報道經常見諸報端,暴露出青少年對生命漠視的問題。因而,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顯得尤為重要。

案?例雅雯的老師發現,雅雯常年穿著長袖校服,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包在厚厚的校服下。在老師們的眼裏,雅雯沉靜寡言,在班內從不惹事,隻是學習有些跟不上。盡管老師們想幫助雅雯,但總是感覺到不知如何下手。

直到有一天,雅雯的媽媽到學校找班主任求教,班主任才發現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雅雯。

雅雯的媽媽說,雅雯回家就玩手機,在外麵結交了幾個不良朋友,她在家裏從來不敢惹雅雯,稍不如意,雅雯就摔東打西,揚言不想活了,活著也沒有意思。有時她還把自己鎖在房間裏,拿著刀子劃自己。

捋起她的袖子就會看到,她的手臂上橫著道道傷疤,深淺不一。

雅雯的媽媽對老師說,她在家裏都要小心翼翼地看雅雯的臉色,生怕惹出令自己後悔的事。

??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美麗,但雅雯卻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資料顯示,像雅雯這樣的孩子並非個例,在中國15—30歲青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殺。為什008第一篇?孩子發展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自身因素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自我獨立的意識日益強烈,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尊重。但有些孩子受到自身認識水平和能力的限製,在學習上無法獲得成就感;有些孩子心理不成熟,不善於和同學交往,也沒有得到教師及時的關注,負麵情緒得不到疏解,逐漸走向自卑、封閉。

抗挫折能力差,很多孩子受不了批評和失敗。一方麵,他們對挫折的心理準備不夠,麵對挫折,意誌消沉,不思進取;另一方麵,家長的過分溺愛、過度保護以及越界管理,弱化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當他們遭遇挫折和失敗時,由於無法解決現實矛盾,就會采用極端的方式逃避。

二?家庭因素生命教育缺席。生命教育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通過生命教育,要讓孩子認識生命、珍愛生命,促進自我實現,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很多家長沒有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導致孩子認識不到生命的價值。

家庭中存在父母關係不良、教養方式不當等問題。有些家長長期采用嚴厲粗暴的管教方式,與孩子缺乏交流,對孩子思想與情感的關照較少,導致孩子在家中缺少歸屬感,感受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三?學校和社會因素有些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學生生命觀與價值觀的有效引領,校園欺淩事件沒有得到有效控製。這些因素都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社會上一些不良觀念的侵蝕,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影響,00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削弱了青少年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誌;部分不良媒體對自殺事件大肆渲染,孩子對此不能正確認知,導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盲目模仿,將自殺作為解脫方式。

八年級的孩子,他們渴望豐富多彩的生活,但又不得不麵對單調的學習生活;他們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卻又時常關閉自己的心扉;他們不接受強權,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反抗;他們渴望成功,卻用滿不在乎來掩蓋自己的軟弱……處於矛盾之中的他們,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階段,引導不當,就會導致他們漠視生命。

建議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呢?

一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八年級的孩子,敏感而脆弱,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形成良好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夫妻關係好,會給家庭提供強大的正能量,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夥伴”關係,引導孩子進行合理的宣泄。

家長和孩子平等交流,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時時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和幫助,才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遇到問題才敢於傾訴,敢於積極尋求幫助。孩子有不良情緒時,家長要引導孩子通過傾訴、哭泣、宣泄等方式把負麵情緒排解出來,而不010第一篇?孩子發展是壓抑自己。

二熱愛生命,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生活實踐中體會生命的意義。讓孩子明白生命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隻有一次,丟失了是不能複還的。人活著不僅是為了自己,保持鮮活的生命也是對關心自己的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的一種責任。家長自身生活應有目標,不斷學習,強身健體,工作積極向上,家長對工作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學業、對人生的態度。家長既要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榜樣,又要經常與孩子一起融入美好的生命體驗中。如可以跟孩子一起爬山、旅遊、運動等,了解大千世界,觀察不同的生命形態,讓孩子體會生命的獨特性,培養孩子對生命的敬畏感。再如帶孩子去祭祖、參觀博物館,讓其感悟生命的短暫,體會生命的接力傳承、生生不息,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要幫助孩子建構強大的內心,讓孩子學會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欣賞自我,積極樂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帶孩子分辨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不要用網絡世界中的“轉世”“複活”等遊戲思維來理解現實世界。

塑造孩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讓孩子能夠昂首挺胸,大聲說話,有足夠的自信;能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也看到自己的優勢;能夠換位思考、寬容體貼,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能夠與老師、同學和家人保持良好關係。家長通過自身示範、表揚和肯定等方式引導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命,哪怕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也可以擴展它的厚度,01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讓生命霞光滿天。

三采取多種途徑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人生道路漫長而曲折,不可能一帆風順,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麵對困難和挫折,克服消極的情緒體驗和心理狀態,積極解決問題。

帶孩子認識生命中的“苦難”。家長可以通過跟孩子一起評論社會新聞、影片等方式,交流主人公應對突發事件的對與錯,指導孩子直麵生命“苦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心態來應對壓力與失敗。

主動讓孩子吃點苦。八年級的孩子,可以獨立參加社會活動,接觸社會,磨礪自己;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鍛煉自己;要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讓其通過自己洗衣、打掃房間、幫助父母幹點累活,學會擔負起家庭的責任;要帶孩子到敬老院、孤兒院等地方參加誌願服務活動,讓孩子看到不同人的生存狀態;要讓孩子看到人生的苦難,懂得苦難並不可怕,關鍵是讓其學會積極應對,戰勝怯懦與逃避,在堅持與忍耐中磨礪意誌。

讓孩子試著與錯誤“和解”。心理學研究發現,“錯誤的認知結構”是深層次的壓力源。比如,一旦孩子形成了“滿分才是成功”的錯誤認識,他每次考試隻要不得第一名就會有挫敗感。如果家長幫孩子樹立“修正錯誤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的理念,那他就會認識到錯誤的價值,以平和的心態來直麵問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012第一篇?孩子發展四家校協作,保障孩子生命安全家長要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交友情況及思想動態。當發現孩子有異常表現時,如案例中雅雯的衣著、情緒反常,就已經向家長發出了信號,如果家長不能自行解決,就要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共同分析問題的原因,一起協商解決。

生命重於泰山,一旦虛度將不能重來;生命隻有一次,一旦失去將不可挽回。家長要指導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在為自己的目標奮鬥的過程中,感受掌控生命的力量感,體會生命的價值。

思考與應用與孩子一起觀看《最後的獵人》《唐山大地震》等電影,交流對生命的看法和感悟。

01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八年級學堂第3課會共情,人際關係更和諧常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了,一點也不體諒別人。在家跟父母鬧,在學校跟老師、同學的關係也一般。其實,如果我們問問這些被抱怨的孩子,他們也覺得很委屈,感覺是周圍的人不理解自己。像這種情況,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案?例一天,曉位滿懷怨氣地來找心理老師谘詢,說自己和媽媽吵架了。她覺得媽媽不愛自己這個親女兒。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上周末曉位的表妹來家做客,媽媽特意做了紅燒肉。在吃飯的時候,媽媽多夾了幾塊紅燒肉給表妹,這讓曉位心裏很不爽。曉位覺得,自己是媽媽的親閨女,為啥媽媽竟然多給表妹一些,至少也要倆人平均分吧!

曉位一氣之下,把剩下的紅燒肉都弄到自己碗裏。母女倆為此吵了起來,媽媽責怪曉位不懂事,曉位責怪媽媽太偏心。

曉位還跟心理老師說了一件讓她耿耿於懷的事:一天中午,班裏同學排著隊去餐廳吃飯,在路上曉位用書偷偷敲了一下平時關係還不錯的男同學的頭。沒想到那個男同學發現後,狠狠地回敲了曉位的頭一下,曉位感覺被敲得很疼,內心非常氣憤,差點跟那個男生打起架來,幸虧老師在路隊後麵看到,把他們倆勸阻了。不過,她現在一直對那個男同學耿耿於懷,覺得自己隻是跟他開個玩笑,沒想到他對自己動真的、下狠手,實在是不夠意思!她真想找個機會報複他。

014第一篇?孩子發展分析案例中的曉位,經常抱怨自己的人際關係糟糕,感覺周圍人對她不好,或者說老師如何如何,同學這樣那樣,甚至抱怨家長,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處境和感情的能力。案例中,曉位不理解媽媽的“偏心”,跟同學開玩笑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都是缺乏共情能力的體現。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