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e\u0019!�fO版權信息
書名:財務分析
作者:範素珍,巫紅麗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8
ISBN:9787305190919
前言
財務分析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拓展課程,也是財經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在整個經濟管理的課程體係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因此其教材的編寫曆來受到重視,我們特此組織教師編製《財務分析》教材。
本書是麵向高職會計教育的,遵循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原則,本書在組織教學內容時,體現了係統性、實踐性、實用性以及通俗性等特點。首先,本書內容係統全麵,共十二個項目,包括財務報告分析概述、財務分析方法、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析、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企業營運能力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企業發展能力分析、財務綜合分析與業績評價、案例分析。第二,理論以夠用為度,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每個項目均以案例引入,最後以案例結束,據此可以進行全麵實踐性的演練,可操作性強。第三,教材內容與企業實際業務相結合,按企業實際需求來設置項目任務,培養企業管理人才。本書的目標是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會計分析人才,適用於高職會計類專業,也適用於其他高職以及一般大專層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
本書由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財經學院範素珍(高級會計師)、巫紅麗(教研室主任)擔任主編並分別負責項目七、八和項目五、六、十一的編寫,項目一、二由徐小女編寫,項目三、四由唐月成編寫,項目九、十由張沛歡編寫,項目十二由鍾海平編寫。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同類教材以及教學研究成果,特別是本書得到了東莞市維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鍾海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在設計以及內容的編排上,鍾海平先生從企業需求角度出發,給本書提出了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寶貴建議,在此表示感謝。
最後需要指出,由於高職教育日新月異,加上編者水平有限和成書倉促,書中難免存在疏漏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6月
項目一 財務報告分析概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財務分析的產生與發展
●掌握財務分析的基本含義
●了解財務分析的信息基礎
2.能力目標
●能夠理解財務分析的含義
學習指南
教學引導
加拿大西部著名的四季遊覽勝地的某公司計劃增加幾項新的娛樂設施,包括增加造雪設施、新建一架高速升降梯、一家具有700個座位的餐館、一個新的滑雪設備零售商店並提高現有基礎設施和條件等。新的投資計劃需要2500萬美元資金。公司董事會計劃在兩個星期內安排一次會議,通過提議的擴展計劃。對於公司的財務總監以及領導層而言,他們需要了解公司近年來的盈利、資金周轉以及公司的債務負擔等狀況,並結合公司發展戰略來決定是否通過此決議。如果新投資計劃的資金準備通過申請貸款來解決,那麼銀行主管需要考慮公司已有的債務狀況,並結合新項目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收益,以此做出是否繼續發放貸款的決定;對於潛在的投資者而言,他們需要了解公司新項目的收益及風險情況,並考慮新項目給公司帶來的發展潛力,從而決定是否投資於該公司股票。不同的公司利益關係人,從自身決策的角度出發需要不同的決策信息,因此都需要了解如何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問題思考
如果你想投資這個新項目,你會從哪些個角度來分析財務報表?
任務一 財務分析的認知
一、財務分析的產生
經研究發現,財務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已有近百年的曆史。一般認為,財務分析的初始形態是財務報表分析,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由美國銀行界倡導的。當時,美國經濟發展迅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資本日漸集中,股份公司紛紛建立;與此同時,市場環境日趨複雜,企業競爭日益加劇,一些企業破產消亡,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貸款需求不斷擴大,借貸資本在企業資本中的比重日益提高,而銀行貸款不能收回的風險也隨之加大。為此,銀行家不能再像以往那樣隻根據企業經營者個人的信用品質來進行貸款決策,而需要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調查和分析企業的信用狀況和財務實力,以評價與判斷企業的償付能力及違約風險,從而要求企業提供反映其財務情況的財務報表,作為其考察、評價企業信用狀況的主要依據。因此,當時的財務分析主要是為銀行服務的信用分析。
二、財務分析的發展
隨著人類實踐探索的深入與認識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發現財務報表及其提供的數據資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僅依據財務報表資料有時難以正確判斷企業的真實情況與償債能力,並在實踐中創造了基於財務報表的比率分析法等多種技術方法。值得指出的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經過較為認真的研究與總結,銀行界的亞曆山大、沃勒等發表了有關財務報表分析和信用分析的論著,財務分析從此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且在以後的研究與實踐中不斷發展成為一門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學科。
資本及債務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使企業籌資的範圍日益擴大,非銀行債權人和股權投資者日益增多,社會公眾也進入了資本市場與債務市場,投資者需要更為廣泛、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料,財務報表分析從主要為貸款銀行服務擴展到為所有的資金提供者服務,財務分析的內容由信用狀況、財務風險及償債能力擴展到籌資結構、利潤分配及盈利能力等,從而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外部財務分析體係。股份公司紛紛設立並發展起來以後,所有權與管理經營權分離下的受托經管責任關係得以確立且普遍存在,經營管理者為改進經營管理,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以取得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信任與支持,他們需要並開發了內部財務分析,從而使財務分析由外部分析擴展到內部分析,分析主體由外部利害關係人擴展到內部經營管理者。比如,日本的財務分析就經曆了由信用分析到投資分析至經營分析等發展階段。由此,財務分析從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償債及風險等信用分析,擴展到以企業的投資者為主體的收益及盈利等投資分析,進一步發展到以公司的經營管理者為主體的效率及發展等經營分析。在財務分析的主體、目的及內容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簡單化向複雜化的發展過程中,財務分析的方法自比較、比率的簡單分析法向多因素、多變量的複雜分析法演變,財務分析的程序也從事後分析向事前分析、事中及事後分析相結合的全過程分析發展。與此同時,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和一門特定的科學,財務分析也不斷發展且日臻完善。在理論與實務中,財務分析對經營決策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支持作用,且日益專業化、科學化,在有些國家還出現了專司財務分析的機構和人員,如美國的特許財務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形成了一個特定的職業,專門從事投資分析和信用分析,為現存及潛在的債權人及投資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