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管家像看故事一樣看著於氏的這封信,他突然對佘家感興趣了,還有白家和於家。
於氏後麵說白綿恩這一脈承擔起了報仇和恢複佘家地位的責任,於綿山被放棄了。
後來她生的這三個孩子鬧起了矛盾,影子給於綿山戴了很多綠帽子,誰讓他小妾太多,總有寂寞的。
影子和於綿山長得一模一樣,經常扮做於綿山去偷香竊玉,還讓小妾懷孕了,讓於綿山給他養孩子。
影子覺得這都是二哥欠他的。
於氏也知道了兩個兒子之間的事,她也覺得對不起三兒子,就對這件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後在於氏晚年,白家亂了。
白綿恩找了一個罪名把於綿山逐出白家,然後當著於綿山的麵,把影子的孩子留了下來,極盡侮辱於綿山。
影子的身份也在此刻曝光。
於綿山對妻妾並不好,很多人當著他的麵選擇跟影子過日子,這讓於綿山直接吐了血。
於綿山和白綿恩分家後,開始發奮圖強,隻是他年紀大了,沒什麼本事,隻能靠送漂亮女兒出去做妾得到提拔。
他這一舉動害苦了他的後人,於氏眼睜睜的看著白綿恩的後代搶奪於綿山家後代的女孩,培養這些女孩做瘦馬。
於氏不希望於綿山的女兒和孫女們全都成不了正妻,一旦這個基調定下,他家的女孩就翻不了身了。
可於綿山為了利益選擇與虎謀皮,主動把家裏的女孩獻給大哥,讓大哥請人去培養。
隻要能讓他得到向上爬的機會,過去的恩恩怨怨他也不在乎了。
於氏說她這輩子第一個對不起的是三兒子,這個兒子一輩子都隻能做影子,他能出來做人的時間就隻有分家的時候。
隻有那一刻,他有自己的身份,他是白家的三兒子。
可分家後,大兒子露出了獠牙,把三兒子家的男孩帶走做死士了,他的後代一輩子隻能生活在暗處,替大兒子處理見不得光的事。
於氏覺得自己第二對不起的就是二兒子家的女孩,這些孩子本該好好嫁人相夫教子,結果卻隻能做妾,做見不得光的外室。
於氏滿心都是悔恨,如果她不受管家蠱惑,不接受光複佘家的責任,說不定她這輩子也能富貴安穩的過一生,孩子們都平平淡淡的生活。
不會像現在這樣,她的每一個孩子都不開心,白綿恩一輩子機關算盡,可是也沒得善終,最後被他兒子解決掉了。
於氏活的時間夠長,也夠痛苦,她把自己一輩子的經曆寫成了一封長長的信,放在了族譜封麵的夾層裏。
過了幾百年後,這封信被白幼恩陰差陽錯的發現了,而白家的曆史與佘家的淵源也隨之曝光。
風管家看著這封信嗤笑一聲,真是一個傻女人,這一輩子都沒活明白。
不過於氏也算成功,至少白家已經完成了她一半的願望,白家已經躋身一流世家了,隻是還沒有恢複姓氏。
估計是不敢吧。
畢竟龍家和佘家有仇,白家也不敢輕易暴露祖先的身份。
風管家腦海中已經有了計劃,想要利用這封信在白家和龍家之間添一把火。
原本白立城貪得無厭搶奪了龍仲彥的財產,龍家就已經對白家不滿,開始跟白家鬥了起來,並搶了白家很多產業。
但是雙方都沒有到不死不休的境地,畢竟他們還要考慮其他外界因素。
如果龍家和白家打的兩敗俱傷,鳳家和孔家說不定會趁虛而入。
世家都不是傻子,龍家和白家當然也不是傻子,不會讓別人撿便宜。
所以這兩家隻能互相試探性的今天你叨我一塊肉,明天我搶你一塊肉,打來打去糾纏不休。
風管家早就看不慣這種小打小鬧了,畢竟他爆出白家主侵吞龍第二房財產這件事,不是為了讓他們鬧著玩的,而是想讓兩家不死不休。
本來他是準備了其他東西在兩家中間添油加醋,現在看來不用了,這封信足矣。
這封信不僅會讓龍家二房出全力去對付白家,龍老家主也會重視。
說不定多年前佘家滅門的事會再次重演。
隻是風管家不確定白家的那一個分支,於綿山那一支是不是山海國的這個於家,看來他要好好去查一查這兩家的曆史了。
風管家覺得馮龍送來的這份資料簡直就是及時雨,可以很快的讓他達成自己的目的。
山海國越亂越好,最好一流世家都能掐起來,等他們兩敗俱傷之後,華國就可以來山海國接收這個爛攤子了。
至於其他的二流世家,風管家認為不足為懼,他已經吩咐風家族人開始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