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等眾人思考,隻聽那所謂的木木老師開啟了梁巧巧的第一課《詠鵝》。
“同學們見過鵝嗎?今天木木老師帶大家學習一下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詠鵝》。”
唐朝的駱賓王正跟自己的朋友們在詩會作詩玩樂,突然聽到水幕之中叫起了自己的名字,感到十分意外道:“竟還有人能記得我此前詩作,還將其教授與他人!”而詩會上的朋友們都一臉激動的望著他道:“觀光兄,你的詩作竟永流傳!”
而現在的二鳳陛下心情十分不錯,“看來我大唐人才濟濟,這駱賓王詩篇竟然流傳千古,真當不錯!不知這駱賓王是否在我的時代,若當為一個時代,必將納入朝廷!”
而教室裏的木木老師,也開始了自己的講課:“駱賓王,字觀光,漢族人,浙江義烏人,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為“初唐四傑”。小朋友們跟我一起讀這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巧妹兒跟她的同學們一起跟著老師慢慢地學習,慢慢地讀出這首詩,一陣陣兒童的朗誦聲從教室中傳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各朝各代詩人學者,皆認為這詩適合啟蒙,很不錯。而我們的祖龍陛下、豬豬陛下和二鳳陛下等明君公務繁忙,自一邊批奏折,一邊觀看水幕,身邊皆有宦官記錄這些詩。而平民百姓,都讓自己家中幼童觀看水幕獲取知識。
可漸漸的,隻有一首詩翻來覆去,除過平民百姓家中幼童觀看之外,各位皇帝大臣、王公貴族便開始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隻留孔子及弟子三千靜靜的看著水幕畫麵,心中無限感慨……
很快,隨著一段“叮咚”的聲音,巧妹兒下課了。
各朝各代看著這些活蹦亂跳、白白胖胖的小童,在對比自己身邊古獸嶙峋的孩子,不由得心生向往。
而我們現在的祖龍陛下卻在考慮:“我何時能讓我老秦人的子孫各個如這些幼童一般生的白白胖胖?那到時恐怕匈奴都不以為懼!”
而清朝康雍乾三位君主,流下了羨慕的淚水。“這些孩子到底吃什麼長大的?為何如此白白胖胖?為何我大清貝勒都不及這些孩子?”這不禁讓康熙皇帝想起了自己剛出生時就夭折的幾個孩子,以及雍正的嫡長子。
明太祖朱元璋看著這群活蹦亂跳的孩子不由心生感慨:“到底是何朝代,可以讓這群孩子生的如此健康?若元末時期他的生活能有這一半好,也不會反了大元;自己的父母兄弟也不會隻留他一人獨活世上。”想到此處,朱元璋流下了複雜的淚水。也不禁對水幕中的時代產生了向往,他在心裏暗自決定,一定要讓大明的百姓過上水幕中的生活!
而我們的豬豬陛下,此刻也在思考:“我大漢何時才能讓百姓的孩子生得如此健康,有如此健康的孩子,我肯定能讓大漢的版圖擴張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