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高質量發展下的大資管
◎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與大資管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經濟增長更強調質的有效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呼喚高質量的金融。作為金融業的子行業,資管行業也必須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行轉型。
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高質量發展”一詞起源於黨的十九大報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回顧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我國經濟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長,促成了人類曆史上未曾有過的人口大國經濟長時期高速增長的奇跡。同時也使這種增長不可避免地帶有數量規模快速擴張的特征,伴隨著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
中央反複多次提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
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把高質量發展明確作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進一步凸顯了高質量發展的全局和長遠意義。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其內涵十分豐富:首先,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其次,高質量發展是宏觀經濟穩定性增強的發展;第三,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第四,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第五,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第六,高質量發展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在諸多指標中,各方尤為關注經濟增長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對此中央高層近年來也作出相關定調。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這裏,“量的合理增長”排在前麵。
但到了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質量排在了前麵。會議指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質的穩步提升”變成了“質的有效提升”,繼續排在前麵,顯示對經濟質量提升更迫切的要求。
經濟增長量質關係脈絡
資料
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檢索
究其原因,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如果試圖繼續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不注重質量效益,要麼速度上不去,要麼短期內上去了,還會掉下來,引起經濟的大起大落,一個時期後算總賬,實際增長速度反而是低的。所以,強調質量效益從長時期看,實際上對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是有利的。必須糾正“唯GDP”傾向,在發展目標上更加注重就業創業、質量效益、風險防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但高質量發展也不能不要經濟增長。宏觀經濟是一個不可中斷的連續進程,要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增長往往呈現周期性波動,但大起大落會破壞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從各國經濟增長史看,一些高速增長的經濟體,經濟大起之後出現大落,往往一蹶不振。
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兩大內涵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金融。金融高質量發展內涵十分豐富,但大道至簡,其核心要義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