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鐵管、塑料、不鏽鋼。

張長青畫了兩道下劃線,“我在琢磨,該選哪種材料合適。”

喬星月倒不在意這點,隻說滿足她的三個要求就行。

“第一要便攜,折疊還是伸縮都可以,反正自行車能馱就行。第二要輕,我或小秀一個人也可以搬得動。第三就是快,如果明後天就能讓我用上,多花點錢也行。”

張長青無奈地搖了搖頭,“現在不是錢的事。”

“你看啊,木頭的肯定不行,先不說折疊和重量,光是雨雪天氣它就抗不住。鐵的也不行,又沉又愛上鏽。綜合來看不鏽鋼最好,長時間不變形不掉色還耐腐蝕,關鍵是輕,應該可以滿足你所有的要求。”

選是選定了,但張長青還是麵帶幾分愁容,“可這種材料並不是說有就有的,得慢慢碰,你要得這麼急,這事不太好辦。”

這時,正巧喬星穎出來薅門旁掛著的辮子蒜,“月,瓦房溝有不鏽鋼,要不我明天去找一趟馮村長,他要同意賣的話,錢咱們該給多少就給多少。”

買東西付錢天經地義,喬星月倒不糾結這個。

問題是在這個年代,很多東西還不是有錢就能買的。

“姐,不鏽鋼一般都用於製造行業,瓦房溝一個村裏弄它來幹什麼?”

喬星穎一邊剝蒜,一邊簡要地說了經過。

原來瓦房溝那一代都盛產葡萄,有個南方大老板在隔壁村子建了個釀葡萄酒廠,村裏不但解決了就

業問題,還用掙的錢修了一條柏油馬路,該村一下子成了全市乃至全省農村的學習榜樣。

為了讓大老板們考察時住得舒服,瓦房溝的村委班子經研究決定,騰出一間房進行豪華裝修,那些不鏽鋼就是買來打廚房操作台和水槽用的。

一切全搞定了,大老板卻至今一個也沒招來。

幾個人說著話,從院子裏挪進了東屋的飯桌上。

張長青將先拌好的一碗炸醬麵,隨手遞給了喬星月,“姐,這都是去年的事了,就算當時剩了不鏽鋼,現在恐怕也早沒了吧?”

喬星月也這麼認為,“不鏽鋼是好東西,怎麼可能會沒人惦記呢。”

但喬星穎卻始終堅持說還有。

“說出來都不怕你倆笑話,王建仁惦記那東西都不是一天兩天了。我臨跑出來之前,他在家喝多了罵人家村長行事太死板,說就那幾塊不鏽鋼的邊角料,還護得像傳家寶似的。”

“尹誠已經幫著我們娘仨把戶口都遷完了,反正我也要去送戶口簿,取銀鐲子,順便跑一趟村委員問問就是了。”

隻要有希望,就要試一試。

喬星月當場拍板,“那這樣,明天我送孩子們去學校和幼兒園,張長青你陪姐跑一趟,把所有事情都辦利索,那地方以後就再也不去了。”

這樣也好,另外兩人也都點頭同意。

轉天已是九月一日,喬星穎做好早飯就出門了。

畢竟是第一天上學,孩子們都顯得異常興奮,外

加上喬星月沒什麼帶娃經驗,一大早上手忙腳亂的不說,還把家裏弄得像戰場。

王桂萍去鐵路一小的學前班,喬星穎遷戶口那天順便給報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