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架整體是方形鐵管做的,盛放果疏的位置是木頭做的,上下雙層呈梯形向下斜。
看著美觀不說,拿取東西也很方便。
基本和幾十年後超市生鮮區的貨架區別不大,也可以說是它們最開始的雛形。
轉過一個角落,盧寶磊還看到幾個大號的生鮮冷櫃,裏麵的各種肉類擺得是滿滿當當。
“嫂子,你說得對,還得是大城市,我在咱們那就沒見過這東西。”
“達州小地方,當然不能和首都比,而且開超市,冰櫃是必需品。”
說真的,這個大號冷櫃讓喬星月也挺意外的。
她知道國家早在79年,就從新加坡引進了第一條冰箱生產線。
當時生產的小冰箱外觀都是綠色的,高度大概一米二左右,價格平均在兩千到四千元不等。
普通工薪階層,對此肯定是望塵莫及。
像眼前這樣的大冰櫃,以前更是連見都沒見過。
所以有不少人都圍在周邊看新鮮,灰藍色的中山裝,軍綠色的大衣跟這種現代化設備同框,還真讓人產生一種時空交錯感。
兩百平米沒多大,不一會兒就轉完了。
盧寶磊的臉上盡是失落,“來這一趟學是學著了點,可還沒有你在火車上給我講得多呢。”
“你別急,關大爺不是說了嘛,這種外國人開的超市也就是聽著新鮮,實際上不太適合國內普通百姓,”說著,喬星月再次打開那張紙,“他還建議咱們不如去自選商場看看,全京
城光這兩年一共就冒出來五十多家呢。”
兩個人說話間,也就走到了公交車站。
“嫂子,那咱們去哪個?”
“就去月壇附近這個吧,關大爺說它開得比較早,而且也是離招待所最近的一個。”
說到自選商場,中午吃飯的時候,關樂山還給他倆講了一個事。
就因為“自選”二字太過於新鮮,這才惹出的笑話。
據說有個外地客人,進店以後一看,大家都不從售貨員手裏拿東西,拿到了也不是立即給錢,就誤以為偉大的首都已經先一步實現了共產主義,大家都在各取所需。
於是,他也跟著從貨架子上拿東西,然後直接塞進兜裏。
當然,最後他是在派出所裏才知道“自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公交車晃晃悠悠地穿梭在京城的馬路上。
盡管這裏也同樣是寒冷的冬天,但整個城市都富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
街道兩邊興起了各種店鋪,衣食住行,樣樣周全。
雖然不及幾十年後看著那麼高大尚,但樸素且富有年代風格的裝飾,反而讓人覺得更接地氣。
沒一會兒,他們就在月壇站下了車,五福自選商場的大牌子赫然出現在眼前。
撩起門口的棉門簾子,裏麵的熱鬧煙火氣,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
“小盧,這回咱們才算是找對地方了。”
“我覺得也是,走,進去好好逛逛!”
這裏的貨品簡直太全了,生鮮果疏、冷鏈肉食、煙酒糖茶、日用
百貨、化妝品等等都有。
這麼說吧,除了家電、服裝之外,說句應有盡有一點兒也不誇張。
喬星月萬萬沒想到,後來的大型綜合超市的前身竟然是自選商場,而並不是什麼外國人搞的那些個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