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陸飛的第一桶金(3 / 3)

最後這塊按照老板說成本價隻有40塊錢的蘇繡,愣是被賣了200塊的高價,因為托馬斯身上的外彙券不夠200塊的緣故,托馬斯支付了攤主10美元外帶115元外彙券。

“兄弟貴姓啊,這是你兒子吧!”送走了托馬斯,攤主回頭對陸建國說道,陸建國剛剛也很詫異,兒子居然會說外語,但也沒有當麵問出來。

“免貴姓陸,陸建國,吃了晚飯沒事幹,帶著兒子出來轉轉,我原來也沒發現這小子這麼能說會道的。”陸建國笑嗬嗬的應道,其實心裏打定主意,一會兒一定要問問兒子,他哪兒學來的洋話。

“兄弟有個好兒子啊,要不是他我這筆買賣可是做不成了,小小心意,算是給孩子的酬勞,也不能讓孩子白忙活半天。我姓張,張遠,咱們交個朋友。”張遠很麻利的數了10張10元的外彙券塞到了陸建國手中。

“這個不合適吧!”陸建國雖然對100塊也很心動,但這麼會功夫隻是幫個忙就拿這麼多錢總覺得有些不合適。

“我這東西原本能賣到100塊就不錯了,現在買了200多,這也是你們應得的啊,陸兄弟要是沒事可以常常帶孩子來這邊轉轉,咱們這兒賣東西的人多,老外出來也不是每個都帶翻譯,所以常常因為語言不通,很多生意都做不成,要是你兒子能幫襯一下,大家都有好處不是!”張遠心裏也算的明細賬,10塊美元一倒手可以賣到一百二十多塊,還有15塊外彙券,算下來他也撈了差不多100,給陸建國父子100塊好處並不算多,現在這年月能說洋話的可是不多啊。

再三推辭之後,陸建國還是收下了100塊的外彙券,然後帶著陸飛去別地兒轉悠。

“小飛,你怎麼會說洋話的!”離開張遠的攤子後,陸建國終於開口向陸飛問道。

“我看電視學的啊,還有咱們家裏不是有好多書嗎?我看著亂學的!爸,我厲害吧,一會兒就賺了100塊錢,我要吃粳糕!還要喝汽水!”陸飛絞盡腦汁開始忽悠他老爹,這個年代人們還是很淳樸的(其實就是好忽悠!)。

雖然還有些疑惑,但陸飛一天到晚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再加上陸建國文化不高,也不明白學習英語的難度,所以也就接受了陸飛胡扯的理由。

其實陸飛的英語並不好,上一世陸飛也是考了3次才過的英語四級,跟老外交流,陸飛也屬於那種磕磕絆絆勉強大家都能聽懂的程度罷了,不過這一切放在一個4歲孩子的身上已經算是非常的了不起了,改革開放初期,外國人大量湧入,對於外語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嚴格說來,陸飛現在也算是個高級人才了。

接下來,陸飛開始在鍾樓市場上亂轉,遇到有溝通不了的局麵就上去幫襯一把,這個年代做生意的人還是很講究規矩的,陸飛幫忙做成了生意,多多少少這些攤主都會意思意思,到晚上9點多,陸建國帶著陸飛回家的時候,算上張遠那100塊,陸飛今天差不多賺了小300塊的樣子,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300塊啊,相當於一般小市民一年的收入了。坐在自行車上,陸飛嘴角掛著微笑,一個賺錢的計劃浮現在腦中。

=========

PS:本人文筆並不好,這本書的賣點就是真實,我盡量的還原那個年代的事情,同時考慮主角做事的合理性。關於西安在這個時期古玩字畫工藝品的熱銷這是從我父親口中聽說的,因為在這個時期,老百姓手裏真的沒有多餘的錢消費,當時最賺錢的就是幹這個。至於一塊手絹賣200塊錢,可能有些人覺得過於虛假,畢竟當時城市人口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二三十塊而已,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事情絕對是真事,事實上,我父親告訴我,當時有人把一塊刺繡賣過500塊錢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