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傳來南宮燕夫婦的肆意嘲笑:
“以後別來這裏了,這茶肆不是你們這種窮鬼該來的地方……”
要不是今天母親在場,加上今天要去看新房張魚心情不錯,他還真想給這對不開眼的夫妻上點眼藥水。
劉德明父子送的宅院,離茶肆很近,沒走幾步就到了。
宅院門口,早有一位自稱劉吉祥的老人家在等候。他帶領張魚母子參觀了一下宅子,把地契、房契交給張魚,交割清楚後就走了。
現在,這麼大一座宅院已經完全屬於自己。張魚和母親,開始好好打量這座宅院。
宅子並不大,但是位置非常好,坐北朝南。後麵靠著流經土山鎮的秦淮河,前麵隔著一座宅子就是李記茶肆所在的街鋪,這是土山鎮最繁華的街道,這座宅院可謂是鬧中取靜,非常適合老人居住。
門口,並不算高大的門樓上,原本應該掛著一塊匾額,寫著“劉宅”什麼的。不過,現在已經空出了。
宅子雖然不大,但是比起普通人家的宅院來,還是要大不少。一道垂花門,把這座宅子分成了前後兩進。
第一進空間較小,主要由幾間倒坐房和兩個拱門組成。倒坐房主要用來盛放雜物,以及供下人居住。兩個拱門,則把第一進的院子隔成了中間和左右三部分,張魚尋思著等房子收拾好了後,抽空把其中一部分開墾出來,種點菜和花草。
他在21世紀租房子住時,就一直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院子,可以種種花草種點蔬菜。可惜,他所在的城市房價太貴,他十多年積蓄還不夠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沒想到,剛穿越到大宋才幾天,就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還能種種花草蔬菜。
這樣想著,張魚和母親穿過垂花門,進入第二進也就是後院。
這裏的建築就比前院講究多了,正中間一排最氣派的房子是正房,正房兩側還各有一間耳房。東廂房和西廂房分列院子的東西兩側,東西廂房與正房之間有抄手遊廊相連。
院子中央青磚鋪地,下雨時也不會懼怕泥濘。正房的後麵還有一排後罩房,廚房、雜物房等都在那裏。
對於這樣一座宅子,張魚和母親都非常滿意。張魚跟母親商量,讓母親住正房,把東廂房收拾布置一下作為新房,他要在這裏迎娶白紫蘇。西廂房則暫且作為書房。
說是收拾,其實也不用怎麼收拾,這座宅子劉家雖然不經常住,但是老太爺會偶爾回來居住,因此一直派人在這裏留守並打掃收拾。
宅子裏一應生活用品俱齊全,劉家全都沒有搬走。所以,張魚他們隻需要簡單再添置一點自己生活的用品,就可以在這裏居住了。
當然,新房還是要好好收拾布置一下的。
“叔父,你喬遷新居怎麼也不通知侄兒一聲,侄兒好給叔父賀喜啊。”
前院突然響起一個聲音,張魚和魯氏扭頭往外看時,杜二苟帶著四個手下走了進來。
經過張魚的治療,二狗子已經完全好了,又恢複了那副吊兒郎當的德性,依舊是穿著色澤豔麗的袍服,手拿一把折扇,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帶著幾分囂張。
“二狗子,來的好,正缺人幹活呢。”
張魚也不跟他客氣,現在自己不僅是他的救命恩人,還是他叔叔了,更沒必要跟他客氣。
“叔父有活盡管吩咐,父親命我來叔父處聽候差遣,這是分內事。”
見魯氏也在,很規矩地上前深鞠一躬:
“這位是奶奶吧,孫兒拜見奶奶。問候奶奶安康!”
慌得魯氏連連擺手:
“使不得,使不得。”
嘿,這小子還挺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