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二十一天(1 / 2)

現在的社會對30歲以上的打工人一點也不友好。

一邊在鼓勵延遲退休,一邊在搞就業歧視。

躺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網絡上的假象越來越多,好像逃離了大城市,逃離了職場就會收獲自由和天性,可是那些裸辭和逃離的人裏,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

不管怎麼說,最後都會回到一個條件上,那就是財富的積累。

沒有財富傍身的人,裸辭和躺平的結果很可能是淒淒慘慘戚戚。而那些早已經積累了一定財富的人,不工作也有足夠的被動收入的人,才有資格追求自由。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興,可是沒有知道陶公背後的拮據。

李易安不是什麼有大夢想的人,小的時候李易安在那個小縣城裏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算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當時年少,也曾許下淩雲壯誌,但是夢想這個東西在李易安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模糊的存在,無非就是喊喊口號,說到底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

後來上了大學才發現身邊竟是能人,而自己當初在小縣城,小圈子的優越感一下子讓李易安變得自慚形穢。

夢想兩個字也變得越來越遠,直到畢業,這兩個字已經變成了找個穩定的工作,維持溫飽而已。

李易安一直不願意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見識和眼界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一個少年的夢想。

那句話說的真好,你千辛萬苦趕往羅馬,可是有些人生來就在羅馬。

如今想起當年的事,李易安也終於明白了過來人的苦口婆心。

何歡雖然工作光鮮,可實際的收入也並不能讓李易安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當年李易安剛畢業,嫂子一片好心給李易安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據說家境殷實,資產頗豐,可以說李易安嫁過去就算是什麼也不敢也夠幾輩子花了。

可是李易安當年高傲的怎麼可能對這種身外之物低下頭呢,想當年嫂子苦口婆心的跟李易安講,女人這一輩最重要的機會就那麼幾次,而結婚就是其中最終的一次選擇,年輕的時候隻想著愛情,可是愛情就那麼幾年,激情過後生活其實就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跟誰過都是一輩子,不如找個有錢的。

當時的李易安對這種說辭是非常嗤之以鼻的,那就是赤裸裸的交換,李媽媽沒有說太多,因為李媽媽最是了解李易安,隻要她認準的道理,誰也說不動,再者說,李媽媽見了何歡之後也比較認可,所以沒有表態。

李易安到現在還記得,自己拍著胸脯跟嫂子說,我們兩個高學曆的人,隻要勤勞肯幹,吃苦肯定是不至於,怎麼過都是一輩子,自己一定要跟自己喜歡的人過。

現在李易安隻覺得自己當初太幼稚。

生活不僅讓夢想褪色,也讓激情褪色。

嫂子說的對,生活已經變成了雞毛蒜皮。

李易安總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越是這樣想,越是沒有好事發生。

大家買基金買股票都賺錢的時候,李易安沒有入市,反而是大家都開始撤了,李易安後知後覺的投了大幾萬的基金,還鼓動何歡也做了基金定投,當時信誓旦旦的跟何歡保證自己的眼光絕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