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苦勞,隻有功勞(1 / 2)

沒有苦勞,隻有功勞

古羅馬皇帝哈德良曾經碰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他手下有一位將軍,跟隨自己長年征戰。有一次,這位將軍覺得他應該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麵前提到這件事。

“我應該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他說,“因為我的經驗豐富,參加過10次重要戰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個對人才有著高明判斷力的人,他並不認為這位將軍有能力擔任更高的職務,於是他隨意指著拴在周圍的戰驢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職場也是一樣,人在當中沒有苦勞,隻有功勞。經驗與資曆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衡量能力的標準。有些人十年的經驗,隻不過是一年的經驗重複十次而已。年複一年地重複一種類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練,但可怕的是這種重複已然阻礙了心靈的成長,扼殺了想象力與創造力。

員工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也必須經曆一定的“台階”。如果隻講資曆不看能力,就會出現論資排輩的現象。但有的人常常對此熟視無睹,結果害人不利己。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過去根本說明不了什麼。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的一位朋友老張終於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坐上了公司財務部門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老張是公司的老員工,

論資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這也養成了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習慣。

隨著公司發展步伐的加快,公司陸陸續續地引進了一批新人,財務部也引進了一個名牌財經大學的畢業生。為了讓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公司要求老員工要盡量幫助新人。在新人到來的時候,身為財務部的負責人,老張口口聲聲說要多幫助這位新來的員工。

但是很快老張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這個新員工工作能力極強,除了懂財務、營銷、外語和電腦,還曾經獲得全國珠算大賽的大獎,可謂是才華出眾。相比較下,老張除了資曆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與人相比的。

這讓老張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別說幫助別人了,自己有時還得向這位新員工請教一些問題。經過暗中觀察,老張發現這名新員工年紀輕輕,性格柔弱內向。經過一番計劃,老張對她製定了“全麵遏製”政策:處處為她設置障礙,盡量不讓她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她碰,美其名曰:“專人專用”。

可這也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一枝筆、一把算盤,把經她之手的賬目做得漂漂亮亮、無可挑剔。幾年來她都忍辱負重,工作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殺都抹殺不了。

老張自己做的一些項目卻頻頻出錯。一次,他做的一個重大項目的賬目又被稅務局指責不規範,麵臨

處罰。公司新領導忍無可忍,給老張施加壓力,讓新職員參與全麵的“糾錯”。不久,公司領導又毅然決定,由新職員擔任公司財務總監,老張負責內務,這讓他處在下崗的邊緣。俗話說:革命不分先後,功勞卻有大小。企業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勤奮工作的員工,而不是那些曾經作出過一定貢獻,現在卻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自以為是不幹活的老員工。在一個憑實力說話的年代,講究能者上庸者下,沒有哪個老板願意拿錢去養一些無用的閑人。1993年4月1日,羅·郭士納就任IBM公司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在這家公司的曆史上,IBM第一次從本公司員工外找到一個領導人。郭士納出任之際正是IBM虧損慘重、即將分崩離析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