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事實變成你喜歡的樣子(1 / 1)

讓事實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這樣想:如果我出生在一個富貴之家就好了,衣食無憂;如果我的錢再多一點兒,這次投資一定能賺得更多……可是,人生沒有如果。

事情是這樣,就不會是別的樣子。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不快,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它們既然是這樣,那麼就不可能是別的樣子,但是我們也可以有所選擇:可以接受並適應它,或者幹脆就讓憂慮和抱怨毀掉我們的生活。

在不能夠更改的事實麵前,隻一味地想著“如果……,如果……”那無疑是非常愚蠢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反抗命運的能力,若是無力反抗,何不坦然接受?有了這樣的灑脫,你才能活得幸福快樂。

讀過《傅雷家書》的人想必很多,崇拜傅聰的人也定然不少,但說起傅雷的次子傅敏,可能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不知情的人可能會以為,這肯定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否則出生在這樣一個文化世家,怎麼會如此籍籍無名?但《傅雷家書》正是由於傅敏的編撰,才得以傳世。

傅敏是個很有藝術天賦的人,但對於這個天賦,父親傅雷卻並不認同。少年時的傅敏也曾為自己抗爭過,他要和哥哥傅聰一樣,報考音樂附中,但被嚴父無情地拒絕了,理由是家裏隻能培養一個音樂家。在那個年代,父親的話幾乎就是聖旨,他無法違逆,於是遵照父命

,去教書。

傅雷老先生似乎將全部的愛和關注都給了大兒子傅聰,次子傅敏卻連追求所愛的資格都沒有,他的一生就被父親這樣獨斷專行地安排了。很多年以後,已成為著名鋼琴家的傅聰在自傳中提到,他回國無意中跟弟弟比手,發現弟弟的手比自己更柔軟,能夠張得更開,這是一雙有足夠條件成為藝術家的手。

同樣的環境,甚至在天賦上更勝一籌,哥哥如此耀眼,自己卻被迫放棄夢想,一無所有。想必,傅敏的心一定極度難受吧?但,他說:“如今,我是有20多年教齡的中學教師了。我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職業。”葉永烈為傅敏寫的文章裏說,“學生是一團火。一接觸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學生,傅敏心中的冰塊立即就融化了。”

傅敏這輩子不溫不火,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編《傅雷家書》,他的名字幾乎不會被大眾提及。但他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投身教育事業。如果說,當初他是父命難違,心中或許帶著不甘和怨憤,後來,他則深深愛上教育,甘之如飴地奉獻了一生。他說:“我為做一個中學教師而感到自豪。在外國人麵前,我總是很響亮地說,我是中國的一個中學教師!”

接受事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即使我們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能改變事實的分毫,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隻有自己的心境

。把現在作為新的起點,總結經驗,儲蓄力量,等待好的時機,相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把新的夢想實現。即使是不甘心,對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進行太多的關注,反而是在浪費時間,耗費不必要的精力。既然得不到你所愛的,就愛你所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