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就算是海水也會留下痕跡(背景簡述(?))(1 / 2)

“小同誌啊,我來給我家老頭子辦個死亡證明。”

“節哀,您老伴是因為什麼原因走的?”

“就最近那個病,什麼什麼症的……咳咳。”

……

“為什麼!憑什麼抓我!是他先動的手!”

“快滾吧!感染的臭蟲不配上街!”

……

“瘋子!啊!瘋子!別過來!”

“買得起‘衣服’的老爺來錯地方了?弟兄們!把他扒了!”

……

整個世界的狀況,大抵可分為以上三種。

共和,極端歧視和極端反歧視。

國家越趨向兩極,也就是越趨向第一世界國家和第四世界國家,後兩種情況就越嚴重。

隨著底層感染者和冠冕堂皇的“權力”之間矛盾的激增,兩極分化也越來越重,最終遭殃的是一些本就不富裕,勉強支撐著的家庭。

因為那層防病毒的薄膜在長時間進行大幅度動作、拉扯或大麵積觸及水源的時候破損,所以基本上需要定期更換,有些受金冠指使的廠家就開始生產一些極易破損或有保質期的“衣服”上市,混在那些正常的貨物裏。

因之前的“衣服”不存在磨損破裂和過期現象,各位也就都習以為常,認為所有的薄膜都是如此,因此遭殃的人也越來越多。

而感染者因為死的死,傷的傷,被社會拋棄還不能求助,在暗燃血症的易衝動症狀下開始報複社會,組成團體去“捕獵”上街的正常人,讓他們感染。

正常人在諸如此類的情況下丟了工作,丟了家庭,甚至丟了性命,間接導致了居家辦公再一次成為常態。

於是呢,大街上逐漸變為感染者的領地,他們出門反倒成了常態。

大街上所有店鋪都會關門,因為新興技術的崛起,大部分人都砸不破店鋪的玻璃。

而每到周六日,警方都會出動一些警力去清理大街上的感染者,讓普通人上街采購需要的物資。

經營者以為這樣就能一勞永逸,但他們想多了。

感染者隻是被感染之後非常衝動,可不是沒腦子。

感染者多種多樣,其中不乏什麼新興技術的工程師什麼的,他們熟悉這些玻璃的構造,也知道用什麼工具才能破開這樣的玻璃。

而再堅硬的牆壁,隻要時間充裕用勺子都能挖開,更別提有工具的情況下了。

就這樣,隨著感染者的增加,所有的商店被洗劫一空,那些所謂的“富人區”也就自然而然變成了非感染區,其餘被隔離的地方就成了感染區,亦或者“貧民窟”。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將自己粉飾成受害者,用虛偽博得世界的同情,將那些感染者關了起來。

僥幸沒被感染的人逃了出來,也隻能給大人們洗地而已。

而就是這樣的管理模式,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情緒。

“憑什麼讓感染者把我們的房子占了!”

“就是!為什麼不限製感染者的行動反而要限製我們正常人的行動!”

“反了!真是反了!”

大量不滿情緒在群眾之間爆發,全世界自發地組織發動了一次暴動。

而在病毒逐漸不可控的環節,荒盛卻自發地給感染者們發放了‘衣服’。

通過朝廷的補貼,現在一條‘衣服’在荒盛隻需要大約二十塊錢就能買到。

通過登記確認身份,每個在荒盛的感染者都可以免費領到一件‘衣服’,而其他的‘衣服’通過補貼也可以用二十塊錢的價格買到。

其中有一些企業也開創了獨屬於感染者的崗位,讓他們有錢賺,有飯吃。

他們是不是瘋子?是不是不顧員工的安危?當然不是。

出於安全考慮,感染者一般會去那些中高度感染的城市辦理業務,分配藥物,環境衛生清理之類的工作,工作完成之後就在當地暫時住下,公司會報銷期間所支出的一切費用,而期間這些這些感染者的額外收入將被他們自己保存起來。

這些人被民間稱為“履者”,每當他們背著印有自己公司logo的背包,戴著鬥笠穿著蓑衣出現在城市角落的時候,都會打破這片死寂,讓歡聲笑語重新降臨在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