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和諧是社交策略的基礎(1 / 3)

第十六章

和諧是社交策略的基礎

同事關係是十分重要的社交關係。一個人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接觸最多的除了家人就是同事,維係和諧的同事關係一方麵可以讓自己心情愉快地完成八小時的工作,另一方麵對自己的工作和整個職業生涯都大有助益,因此,掌握一些與同事交往的社交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和維護和諧的同事關係

同學時代的友誼固然可貴,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踏入社會後,麵對朝夕相處的同事,又該如何與之相處呢?

同事關係與同學關係大不相同,你麵臨的不是同齡人,各人的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價值觀念、處世哲學等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我們一起告別學校,共同進入某單位工作,我們之間的關係由同學關係而變為同事關係,我們之間關係的狀況可能會有這樣三個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和諧的階段。在頭三四年裏,你我他對單位、工作、同事都還陌生,大家都需要摸索工作規律,了解單位和同事們的情況,這一時期安全需要是我們共同的優勢需要。同樣的需要、同等的地位、相同的感情把我們緊緊聯係在一起,我們可以做到無話不談、互相幫助、互相諒解,我們的關係可謂親密無間。

第二階段:不和諧的階段。數年後,我們對單位、業務工作都熟悉了,與同事建立起一定的人際關係,此時尊

重和自我需要成為優勢需要。你我他相當關心其他的同事、特別是領導對“我”的評價,關注“我”在單位的作用、地位和前景,然而,由於各自的能力、人際關係、機遇等因素,我們之間開始產生差距:評價、地位、作用、發展前途不同。此時,我們相互間不再像以往那樣可以推心置腹地無話不談了,相互心理投入“量”減少了,關係不知不覺地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第三階段:沉重的階段。此時,我們的職務發生了變化,有的人得到提升,有的還在原地踏步,自我實現的前景似乎有所不同。客觀上的地位差別,往往會形成主觀上的心理距離,甚至有人會產生命運不好、懷才不遇等感覺,於是交往的頻率必然相應減低。

然而,人是有感情的,回首往事,大家心中不免有些悵然,為什麼我們同事之間不能始終保持第一階段關係呢?也就是說,為什麼我們不能建立並發展起坦誠平等、互讓互諒的關係呢?

要克服以上的分歧是可能的,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同事關係並不少見,但是,良好的同事關係不會自然形成,需要我們共同遵循一定的行為準則。

行為準則之一:用你的行為使同事認識到,與你相交是安全的。換言之,使對方得到安全感。根據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安全需要是人的低層次需要,但卻是必不可少的首

屬需要。為此,你應該在與同事交往中不探聽、更不可揭露他人的隱私;不背後道人之長短,更不可搬弄是非;人孰無過,因此要不記人過錯,更不可存報複之心;不狂妄自大,更不可事事處處盡占上風。這樣,同事們自然會認為你是忠實可靠的同事又是朋友,便會毫無顧慮地同你交往、合作了。

行為準則之二:需要的滿足是相互的,人際交往的目的是彼此滿足需要。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傳輸信息、感情或者物質等等,另一方理應相應的作出報償,如態度的轉變、交往頻率和深度的增加、感情的融洽、關係改善等等。如果人際交往中付出和報償不公平,則人際關係將受到影響。如果你我待人真誠、不謀私利、急人所急、豁達大度,那麼同事關係一定是好的;反之,若有己無人,盛氣淩人,貪得無厭,粗魯野蠻,那麼同事關係必然不好。

行為準則之三:注意交往的時空距離。我們已經知道,人際關係一般與交往距離的遠近,交往時間的多少、長短成正比,因此一個班組,一個辦公室的同事關係一般較密切。為了便於向同事交換信息,溝通感情,消除隔閡,即消除交往中對另一方傳輸的信息的誤解,一般需要進行麵對麵的人際交往,同時應經常進行交往。我們也要注意交往過度會造成心理及感情上的飽和這一因素,因此,同

事間的交往,無論從頻率上講,還是從空間上講都要恰如其分,即保持“君子之交”的時空距離,這樣各自都能冷靜地處理相互關係,不致因交往過密而對另一方產生過高的期望,一旦這一期望不能實現(工作上的意見分歧或衝突),就會產生失望感,甚至怨恨情緒,反而不利於保持正常的關係。

行為準則之四:正確對待競爭。在現代社會,各單位、公司都有晉升、加薪的機會,你我他都有好勝爭強之心,這是自強不息的表現,也是滿足自我實現需要的表現,因此,同事間相互競爭是正常的。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展開的競爭,有利於相互促進,有利於共同目標和個人抱負的實現,它是組織和個人是否有活力的標誌之一。既然如此,在競爭中你我他都應有這樣的認識和態度:在競爭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獲勝的機會,也有失敗的可能;勝要勝得光榮,輸要輸得坦然;要戒妒——輸者不嫉妒,戒驕——勝者不驕傲。勝負隻說明過去。今天你晉級了,我衷心向你祝賀,誠心向你學習,爭取明天再分高低。你我他,在競爭中是對手,在工作中是同事,在生活中是友人;爭而不傷團結,不失風格,得意時不忘形,受挫時不喪誌。這樣,同事關係決不會因競爭而受到損害。

行為準則之五:正確認識自我,表現自我。所謂自我,

是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化三者的統一。正確認識自我,就是要對自己的體能、智能、價值、社會權利和義務、社會責任和社會地位等有一個符合實際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在行為舉止中表現出自尊而不自傲,自愛而不自卑,自律而不自棄。在對待自我理想和抱負的實現方麵,既看到個人的能動性和潛力;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離開社會、集體、同誌們的協助,自己必將一事無成。這樣,我們就會在交往中注意自我和社會大我的結合;我們就會有強烈地與他人交往的熱忱,樂於與同事交換和分享信息、情報;我們就會在與同事和領導的交往中,保持平等自然的態度,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我們就會既有強烈的自我實現願望,同時又有強烈的與他人合作的願望。完全可以肯定,同事們一定會尊敬這樣的人,願意與這樣的人交往、共事。

要搞好同事關係,除了注意以上的五個行為準則外,還要切記如下要點,才能與同事相處得好:

首先要以誠待人,而且要講信用。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自己也會心安理得,一切都會順利。

欣賞別人的優點最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人的天性,因此,當你誠心讚譽別人時,對方就會視你為知己。

養成尊重別人私生活的習慣。中

國人喜歡噓寒問暖,關懷別人,因此,往往容易流於談論別人的私事,要盡量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因為很多事情,局外人無法了解,更沒有資格去說長道短。

與同事相處,特別要注意公私分明,不能因為是親朋好友而在公事上帶上感情色彩。夫妻或情侶如果在同一辦公室,上班時間最好公事公辦,不要經常在一起,以免別人說閑話。

同事工作有成績,千萬不要嫉妒,要真心欣賞別人,向別人看齊,這也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競爭。

每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有時會在心理上築一道屏障。如果要取得每位同事的密切合作,就應該盡量向別人表示自己的善意,經常考慮別人的立場和利益,不要自認為高人一等。

不要用冷言冷語譏諷他人,不要斤斤計較小利,否則,大家會對你望而生畏,設法避開你,這樣你將失去與同事合作的機會。

使人有安全感,是你與同事相處的關鍵,前麵已經提及多次。不要計較他人的過錯,不要使人感到你有報複的意圖。與別人談話不能要求次次占上風、討便宜,這樣你才能成為最忠誠可靠的朋友。

古人說:“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用現代話來說,同事、上下級關係和諧,則萬事興,也就是單位的生產率、工作效率可以提高,組織的計劃、目標能順利實現,

你我他個人的願望和抱負也可因此而實現。

別讓小矛盾毀了同事關係

同事幾乎天天見麵,各人的性格脾氣稟性、優點和缺點也暴露得比較明顯,尤其各人行為上的缺點和性格上的弱點暴露得多了,就會引起各種各樣的衝突和矛盾。

宋蕾越來越討厭財務部的王會計,每次到她那裏去取報表什麼的,都要費半天勁,結果還被經理說成是“辦事慢吞吞”!王會計也非常討厭宋蕾,覺得她整天咋咋呼呼,不尊敬老員工,結果兩人越弄越僵,宋蕾摔東西、使臉色,王會計就說東道西、指桑罵槐。宋蕾真想換工作,可除了與王會計的矛盾外,一切都很順利,她還真舍不得這份工作,她該怎麼辦呢?

處在一個辦公室裏,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跟同事鬧矛盾,不但傷害感情,也影響工作,事情鬧大了,還容易引起領導不滿,影響前途,所以跟同事鬧矛盾就是在自找麻煩。

其實同事之間有了矛盾,仍然可以來往。首先,任何同事之間的意見往往都是起源於一些具體的事件,而並不涉及個人的其他方麵。事情過去之後,這種衝突和矛盾可能會由於人們思維的慣性而延續一段時間,但時間一長,也會逐漸淡忘,所以,不要因為過去的小意見而耿耿於懷。隻要你大大方方,不把過去的事當一回事,對方也會以同樣豁達的態度對待你。

其次,即使

對方對你仍有一定的成見,也不妨礙你與他的交往,因為在同事之間的來往中,我們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間的那種友誼和感情,而僅僅是工作、是任務。彼此之間有矛盾沒關係,隻求雙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由於工作本身涉及雙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間合作如何,事情成功與否,都與雙方有關。如果對方是一個聰明人,他自然會想到這一點,這樣,他也會努力與你合作;如果對方執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點明這一點,以利於相互之間的合作。

同事之間有了矛盾並不可怕,隻要我們能夠麵對現實,積極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間仍會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關係更好。

要化解同事之間的矛盾,你應該采取主動態度,不妨嚐試著拋開過去的成見,更積極地對待這些人,至少要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地對待他們。一開始,他們會心存戒意,而且會認為這是個圈套而不予理會。耐心些,沒有問題的,將過去的積怨平息的確是件費功夫的事兒。你要堅持善待他們,一點點地改進,過一段時間後,表麵上的問題就如同陽光下的水一樣蒸發消失了。

如果是深層次的問題,你可以主動找他們溝通,並確認是否是你不經意地做了一些事兒得罪了他們。當然這要在你做了大量的內部工作,且真誠希望與對方和好後才能這樣

行動。曾見到有些人坐在一起,表麵上為了解決問題,而實際上卻是更強硬地陳述各自的觀點。

他們可能會說,你並沒有得罪他們,而且會反問你為什麼這樣問。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解釋一下你的想法,比如你很看重和他們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也許雙方存在誤會等等。如果你的確做了令他們生氣的事兒,而他們又堅持說你們之間沒有任何問題時,責任就完全在他們那一方了。

或許他們會告訴你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或許不是你心目中想的那一個問題,然而,不論他們講什麼,一定要聽他們講完。

同時,為了能表示你聽了而且理解了他們講述的話,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話來重述一遍那些關鍵內容,例如:“也就是說我放棄了那個建議,那你感覺我並沒有經過仔細考慮,所以這件事使你生氣。”現在你了解了症結所在,而且可以以此為重新建立良好關係的切入點,但是,良好關係的建立應該從道歉開始,你是否善於道歉呢?

如果同事的年齡、資格比你老,你不要在事情正發生的時候與他對質,除非你肯定你的理由十分充分。更好的辦法是在你們雙方都冷靜下來後解決,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地挑明問題和解決問題都不太可能奏效。你可以談一些相關的問題,當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問題。如果你確實做了一些錯事並

遭到指責,那麼要重新審視那個問題並要真誠地道歉。類似“這是我的錯”這種話是可能創造奇跡的。與同事相處千萬不能太較真,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讓它過去,斤斤計較隻會使彼此都不愉快。

嫉妒是同事關係的癌細胞

同事之間最容易出現嫉妒,嫉妒別人升遷比自己快,嫉妒別人比自己有才華……嫉妒是一種對人對己兩不利的情緒,嫉妒別人其實就是在折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