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去的途中,雲爭問雲玲“留下的食物,估計它們吃完的時候還會不會再來喂食?”。
“不會,我放的食物已經足夠他們適應幾天了,適者生存,這道題適用在每個生物身上。
不說這個了,走,我們去離家不遠的地方種蘋果樹,我拿回來的蘋果樹蠻大的,連根帶土的我挖了好久才能收放空間呢”。
“有空間真好”雲媽媽感慨又高興地說。
“對呀,我用空間的時候常常有這種感覺誒”雲玲說。
“如果在外麵把各種果樹都挖回來種的話,那以後整個山穀都變成果園了?”雲爭覺得隻要有吃的,不會像在末世那樣絕望挨餓,和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就好。
“誰說不是呢?”雲媽媽看著一雙兒女高興的呢喃。
“嗯,以後找個蜂王來養蜂蜜就更好了,山穀裏每個季節的果樹開花都不會浪費,濃縮的都是精華,變成蜂蜜了,完美!”雲玲鏗鏘有力的語氣說道。
穿越來不久的雲媽媽和雲爭也漸漸適應了山穀裏的生活,之後,雲玲又帶著他們慢慢適應山穀周邊的原始叢林。
無論什麼樣的天氣,隻要休息好了,就要出門去曆練,正所謂勤奮總會有收獲,雖然出門回來難免會有些刮傷蹭傷,但那都是必然的不必在乎。
時間很快跨越了冬天,春天到來,母子三人在山穀裏勤奮的開荒,種甘蔗,種植各種雲玲之前找到的農作物。
一番忙活,轉眼3個月就這樣過去了。
雨季過後種下去的農作物,除了雜草多一點以外,都成長良好,遠遠望去,綠油油的一片,長勢喜人。
走近一看,甘蔗葉在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音。
這天母子三人在小溪邊洗衣服“哎,這雨氣過了之後,這水位也沒見下降多少呢,要是雨下的更大些的話,我們的山穀會不會被淹呢”雲爭滿臉的堪憂之色。
“啊,這個,我也不懂呢,沒注意那麼多,可能不會吧,這山穀要是被水淹沒過會有痕跡的吧,要是沒有被淹沒過的痕跡,那說明以後也不會有”。
“嗯,我覺得雲玲說的對”雲媽接話道。
對呀,後來他們母子三人都想通了,這山穀形成多年,要被水淹沒早被淹沒了,現在看到的景象,隻是因為雨季剛過,山上和地下水太多,而山穀裏的大河水源頭就是地下水流淌而出,形成一條主幹河之外還分流了好幾條小溪,然而現在不隻是主道河水位爆滿,連各條大小溪水也是溢滿而出,讓雲爭擔心會不會順便淹沒了周圍其他地方而已。
雨季過後不久,水位也逐漸下降,地麵不再泥濘,利於行走的時候,母子三人踏上了去往換物地的路途,這次去換物地可是帶著尋找突破口能否認親去的。就是找機會試探蟒部落的風是不是自己的爺爺,而這次那個叫風的人會不會也來換物地呢?。
母子三人來到換物地,有目的明確落腳的地方,就是直接去落葉部落住,用雲爭的話來說,就像媽媽帶著倆孩子回娘家的樣子。還別說真像,大包小包的來也受到了歡迎。
這次是騎著兩匹馬出現在部眾落群的,馬身上還馱著東西,出現這麼柔順的奔獸肯定被看到的人圍觀了,雲玲也不想啊,奈何落葉部落他們被雲玲救的時候已經知道雲玲有奔獸了,既然有奔獸雲爭這個幼崽又這麼小,不騎來豈不是更奇怪?這次又多一隻而已。
樹根部落的熟人找來了,就是雲玲以前教他們用彈弓打飛獸的幾個半大幼崽,相隔一年不見又長大些了,他們好像很高興見到雲玲。
他們自己可能不知道為什麼,但雲玲知道,安居樂業的時候是人都會有好客心理,來了客人會有與以往不同的話題,和各自所見所聞的談資。況且在眾部落群之間,他們的來往也隻是集中到換物地,不像和雲玲的來往一樣,可以直接來到落葉部落找雲玲去打飛獸,雲玲帶著自己的阿弟邀約而行。
要說這裏雖然小部落群散落眾多,人也多,但總有打不完的飛獸呢,原因也是這裏的地貌上長的各種草子果子很多,吸引來各種吃果草子的飛獸就是很自然的了。
除了打天上飛的飛獸,地上的密草叢中不飛獸也不少,就是野雞。都是這片地域的野果和草子養育的肥美小獵物。
才六歲模樣的雲爭跟著跑跳飛快的半大幼崽,光是穿梭在小樹林間撿掉落的飛獸也是挺吃力的,思維大人小也沒辦法。
有雲玲帶著弟弟外出,雲媽媽根本就不擔心。在落葉部落她有自己原身之前認識的玩伴,和曾經幫助過他們母子的熟人,她很珍惜這樣的關係和生活,她很怕這是一種幻想,很怕一覺醒來還是在看不到希望的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