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苦為樂
《緇門崇行錄》記錄了曆代高僧的修行情況。
唐朝通慧禪師30歲出家,不蓄糧食,饑則吃草果,渴則飲水,樹下住,終日禪思,經過五年,因木頭打到土塊上,塊破形銷,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雙麻鞋穿了20年,布衲縫縫補補,冬夏不易。
唐朝智則禪師總是披著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間僅有單床、瓦缽、木匙,房門從不關閉。他說出家遠離世俗了,不修道業,專為衣食奔忙,浪費時間,擾亂內心寧靜,這樣怎麼能行?
唐朝慧熙禪師一個人住在岩洞裏,不接受居士供養的房舍,日中一食,坐墊周圍都是灰塵雜草。衣服敝陋,僅能遮擋風寒,冬天穿一陣,夏天就掛到壁上。
此外,還有扁擔和尚一生拾橡栗為食;永嘉大師隻吃自己種的菜;高僧惠休30年隻穿一雙鞋,遇到軟地就赤腳……
高僧之所以能夠在修道上取得那樣高的成就,這與其甘願吃苦,摒棄物質享受有著絕對的因果關係。
反觀今天的好多人,不管有沒有事業,不管有沒有錢,都拚命追求物質享受,美味佳肴、綾羅綢緞、跑車別墅……高僧的高風亮節,不禁讓我輩高山仰止。
佛教認為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這八苦。
而追求事業成功之人所經曆的豈止是八苦?有工作之苦、環境之苦、氣候
之苦、身體之苦、離鄉背井之苦、拋妻別子之苦、寂寞孤獨之苦、上當受騙之苦、挫折失敗之苦乃至於血本無歸之苦等等。對於這麼多苦,如果一個人都能從容麵對、積極克服,那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