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量力而行,對自己別太苛求(1 / 3)

二、量力而行,對自己別太苛求

這世間任何事情都有它的限度,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度,不是物極必反便是樂極生悲。所以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中,我們應該盡力去發展我們能夠發展的東西,而剩下的,就順其自然吧!其實隻要足夠積極,隻要盡心盡力,我們的心就是坦然的,自然也不需要與自己過不去,不要責備、怨恨自己,因為我們盡力了。隻要盡力了,也便無所謂遺憾了。

自我要求低一些,對我們來說或許更好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誌存高遠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我們將目標定得太高,實現起來難度太大或者說根本實現不了,就會令自己鬱鬱寡歡,這儼然是在自尋煩惱。

的確,現代社會是人與人激烈競爭的社會,現代社會也是一個壓力巨大的社會,我們為了在競爭中不被淘汰,就要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但上進歸上進,我們還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事實上,壓力既是推動人前進的“推進器”,也會變成破壞人生的“定時炸彈”。

在一場氣手槍射擊比賽中,已到了決賽第八發射擊,賽場氣氛似乎到了窒息的程度。一位選手的手在顫抖,槍口在晃動。果然,他隻打了9.4環。

賽後,他的教練表示,在一般的世界大賽決賽上,射擊運動員的脈搏約為每分鍾130次,而這場比賽中,這名運動員的脈

搏則達到了160次左右!他的氣手槍重量為1100多克,扣扳機的力量在500克以上。靶心的那個黑點直徑為10毫米,與此同理,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持有一顆平常心,過高地要求自己,需要我們拚盡全部的心力,也未必能夠得到滿足,這樣,奮鬥的過程隻剩下壓抑感和緊張感,樂趣全失。時間一久,內心便會產生無法排解的疲勞感,整個人就像被蛀空的大樹,雖然外麵看起來粗壯,稍遇大風雨就會攔腰折斷。

人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生物,事情做成了就高興,失敗了就生氣。既然如此,何必把要求定得那麼高呢?辛棄疾在《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詞中有兩句話:“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永不滿足,不斷上進,本是人生的進步動力,然而,給自己設下過高的目標,太過嚴厲地要求自己,能否達成目標不說,最起碼會失去很多人生的樂趣。股神巴菲特對此深有所悟,他在提到自己的行動指南時說:“我們專挑那種1尺的低欄,而避免碰到7尺的跳高。”這是一種很現實的說法,也很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因為人不是芝麻,不會越榨越出油,沒有人可以無所不能,鐵人也有疲憊的時候。所以對我們來說,量力而行,不強求,不強取,過平常人的安穩日子,或許也是

一種不錯的選擇。

有這樣一位同學,他在高中時立下誌願,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他功課的底子並不好,為了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每天在別人還沒起床的時候就去讀外語;晚上別人都睡了,他還在做習題。課外活動一概不參與,同學一塊玩更沒他的影子。過重的學習負擔不但給他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壓力,還讓他的性格變得沉悶、封閉。他就在緊張、疲憊中度過了高中生活。日後同學聚會,別人都聚在一塊興致勃勃地回憶當年的快樂時光,隻有他一個人默默無語,因為他的高中生活除了緊張的學習,實在沒剩下什麼。

我們不想這樣吧?我們總不希望自己老去的那一天,生命中除了緊張的拚搏,便剩不下什麼吧?那就放鬆一下自己。俗話說得好“能吃多少飯,就端多大碗”,我們過分地要求自己,希望以此逼迫自己不斷前進,隻會適得其反。馬兒是要鞭打才跑得快,但是再健壯的駿馬也要休息。馬兒如此,人又何嚐不是呢?所以,把標杆降低點,對自己要求低一些,這樣對我們來說或許更好。

當然,這裏我們所說的降低要求,不是放縱墮落,而是希望大家對自身能力、對能力所能取得的成果、對什麼是人生樂趣做出一個合適的判斷與取舍。因為,漠視個人能力的局限,一味死撐,隻會勞而無功。

隻可惜,很多人就是那樣

偏執——他們對自己要求太高,近乎苛刻,常因小小瑕疵而自責不已。說起來,這樣的人活得真的很累。其實,人生需要的更多是激勵,而不是自我懲處,為減少我們生命中的負累感和挫折感,我們有必要降低對於自身的期望,如此,心情真的會舒暢許多。說到底,人生畢竟是旅行,不是誰設定好的競賽。努力拚搏,就像在人生路上猛跑,降低要求就是放慢腳步,去看看路邊的風景。終點撞線的榮光固然可羨,但路邊的風景也是同樣的美麗,甚至比終點的光榮還有價值。

人生,其實很簡單

心中填滿功名利祿,腦中充塞財勢情欲,又何來閑情欣賞江山秀麗?其實,生活本來就很簡單,肚子餓了就吃飯,乏了、困了就睡覺,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卻被我們弄得那般複雜。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平淡、自然就是福氣,可是,我們之中又有幾人能夠遵循這最基本的規律呢?該吃飯時,為了工作、為了減肥,忍饑挨餓;不該吃飯時,雖然酒足飯飽,為了應酬硬要大吃大喝,結果落得一身病患。睡眠呢?同樣得不到保證,還是為了加班、為了所謂的應酬,常常熬夜、通宵,時間長了又怎能不生病?

其實,人們吃不香、睡不著,還是因為精神壓力太大、負累太多。總是覺得房子太小,總感覺車子沒別人的好,錢怎麼賺都嫌少。一個欲望

得到滿足,馬上便會衍生出下一個欲望,得不到就想要,得到了又怕失去,總是患得患失,心理無法達到平衡,因而寢食難安,時時都在煩惱。這時,我們需要淡化一下自己的內心,因為平淡也是福氣。

睿智的古人早就給我們指出:“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謂“世味”,就是塵世生活中為許多人所追求的舒適的物質享受、為人欣羨的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等。今日的某些人追求的“時髦”,也是一種“世味”。

可憐某些朋友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廣告的強大鼓動下,“世味”一“濃”再“濃”,瘋狂地緊跟時髦生活,結果“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金融麻煩中”。盡管他們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觀,但收入永遠也趕不上層出不窮的消費產品的增多。這些朋友,如果不克製自己的消費,不適當減弱濃烈的“世味”,就很難有真正的快樂生活。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感慨她的一位已故朋友一生為物所役,終日忙於工作、應酬,竟連孩子念幾年級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遺憾。作者寫道,這位朋友為了累積更多的財富,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終於將健康與親情都賠了進去。那棟尚在交付貸款的上千萬元的豪宅,曾經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氣派尚未感受到,他卻已離開了人間。作者問:“這樣汲汲營

營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樂何在?”

這位朋友顯然也是屬於“世味濃”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陳美玲那樣“住在恰到好處的房子裏,沒有一身沉重的經濟負擔,周末休息的時候,還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遊,賞花品草……”這豈不是愜意的生活?陳美玲也曾寫道:“‘生活簡單,沒有負擔’,這是一句電視廣告詞,但用在人的一生當中卻再貼切不過了。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迷惘裏,還不如過著平淡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滿足來得快樂。”的確,平淡的生活確實是快樂的源頭,它能為我們省去汲汲於外物的煩惱,又能為我們開闊身心解放的快樂空間。當然,“平淡生活”並不是要我們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要我們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及重心,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華的瑣務。簡單地說,就是要我們剔除生活中繁複的雜念,拒絕雜事的紛擾。

生活中經常聽一些朋友感歎煩惱很多,到處充滿了不如意;也經常聽一些朋友抱怨無聊,時光難以打發。其實,生活是平淡而又豐富多彩的,痛苦、無聊的是我們自己而已,跟生活本身無關,所以是否快樂、是否充實就看我們怎樣看待生活、發掘生活。如果覺得痛苦、無聊、人生沒有意思,那是因為我們不懂快樂!

快樂是簡單的,它是一種自釀的美酒,是自己釀給自己品嚐的;它是一種心靈的狀態,是要用心去體會的。平淡地活著,快樂地活著,我們會發現,快樂原來就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拚搏的時候,也別忘了適當休息

那些完不成的目標、遙不可及的夢想,看起來雖然光鮮亮麗,追起來就等於折磨自己。

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深山老林裏,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老虎是獸中之王,不過要論力氣,它不如黑瞎子(狗熊)大。狗熊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而且皮糙肉厚,一般的攻擊根本傷不了它。可是山裏麵虎熊相鬥,總是老虎得勝,為什麼呢?

狗熊和老虎都是身高力大的猛獸,據說,它們一旦打起來,就是幾天幾夜。老虎打累了、打餓了或是戰況不利,就會撤出戰場,先到別處捕食。等到吃飽喝足,歇過勁兒來,回來再找狗熊打。狗熊就不一樣了,一旦開打,就不吃、不喝、不休息,老虎跑了它就“打掃戰場”,碗口粗的樹連根拔出來扔到一邊,等著老虎回來接著打。時間長了,狗熊終於筋疲力盡,所以最後總是老虎打敗狗熊。

老虎和狗熊打架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追求一竿子插到底,一口氣把所有問題解決。不肯放鬆自己,在堅強上進的表麵下,就會隱藏著偏執與自我壓抑的危機,不利

於身心健康。過於苛求自己的人,壓力顯然要比一般人大,內心顯然要比一般人更焦慮,身心也就更容易不堪重負。這樣的朋友應該有意識地給自己放放假,如果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情緒得不到緩解,就很容易走上極端,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患上各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就是過於苛求自己的結果。

希望朋友們能夠明白,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是馬拉鬆長跑而不是百米衝刺。唯有張弛有度,才能持之以恒,把熱情和精力保持到最後。這就像我們吃飯,如果每頓飯隻吃一樣東西,那麼再好吃也會令我們反胃。同理,如果神經一直緊繃著,就算我們是鐵人,也有崩潰的一天。先賢們倡導的“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並不是要我們耗盡最後一分精力和熱情,而是鼓勵我們屢敗屢戰、鍥而不舍。這其中的差別大家要想明白。

西諺有雲:“隻工作,不玩耍,聰明傑克也變傻。”那種把工作當成一切,一直工作不放鬆的人,我們稱他們為“工作狂”。很多工作狂之所以把自己完全泡在工作裏,不是因為他們熱愛工作,更不能表明他們很有毅力,事實正好相反,他們往往都是意誌軟弱的人。很多工作狂因為無法應付生活中的多種挑戰,采取了逃避的辦法,把自己埋在工作當中。所以,他們可能在工作上表現突出,但他們的生活

卻很少有能稱心如意的。

真正有理智、有毅力的人,絕不會是能抓緊而不能放鬆的人。他們有自信,所以能暫時放下心頭的負擔,去享受生活的樂趣;他們有智慧,懂得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他們有毅力,放鬆但不放縱。他們在奮鬥拚搏和放鬆享受之間出入自由,遊刃有餘。

我們建議大家適當放鬆一下,並不是要大家不去工作,而是要讓大家在奔波疲憊之餘能有個喘息的機會,靜下來享受生活。有些朋友把人生目標訂立得很高,希望功成名就,成為站立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可是,塔尖的麵積是有限的,少數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數人的默默無聞之上的。於是,不免要傷心、要失落。其實仔細想想,這又是何必呢?不能成為第一,就坦然充當第二;不能爬到金字塔尖上,不妨就在塔中央看看風景。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生活的本真在於發現快樂、創造快樂、享受快樂。夢想如果能成真,那固然是好,夢沒能成真,也沒有關係,我們不必過分苛求,不要緊繃著自己,學會放鬆,順其自然,我們的心情才能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