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小兒厭食,捏捏按按胃口好(1 / 1)

第107章

小兒厭食,捏捏按按胃口好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吃點,長高點。在過去,一家之中有三五個,甚至七八個孩子,吃都吃不飽,更別說吃好了;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庭都隻有一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過上“想吃什麼吃什麼”的生活不難,可卻有很多孩子開始厭食,讓家長們為難又著急。

很多家長反映,每天喂孩子飯的時候就好像在打仗一般,孩子常常不願意好好吃飯,一吃飯就跑來跑去,有時候甚至捂著肚子裝成肚子疼。多數家長會非常耐心地,連哄帶騙地讓孩子吃完一碗飯,少數家長會通過逼迫的方法強迫孩子去吃飯,每天吃飯的時候,大人發愁,孩子哭鬧,搞得吃飯就像是上了“刑場”一般。

實際上,孩子不願意吃飯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歸根結底是脾胃不和、胃陰不足、脾胃氣虛所致。孩子的生理特點為:脾常不足,因此,想要讓孩子多吃些東西,必須幫助孩子運脾和胃、健脾益氣、養胃養陰。

其實,中醫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厭食症,比如讓孩子吃些白術、黨參、陳皮、白芍、淮山藥、雲苓、陳皮、穀芽、烏梅等中藥為主配的中藥;或是吃點小兒胃寶、兒康貝、健兒消食片等中成藥;或是買來適量高良薑、青陳皮、蒼術等中藥,按比例將其研成細末,裝到布袋裏,

掛到孩子胸前,戴上幾天就能改善症狀。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

兒子小的時候也出現過厭食,但是我並未讓他吃藥,而是采用捏積法幫他調節身體,堅持一段時間,兒子就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吃嘛嘛香了。

捏積的基本手法為:雙手呈空拳狀,小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彎曲,食指呈半彎曲狀,拇指伸直,同時對準食指前半段,每個手指的動作都應當自然些。捏積的時候,應當從孩子的尾椎和肛門間的長強穴開始,雙手拇指、食指合作,食指向前輕推孩子的皮膚,和拇指一同把長強穴皮膚捏拿起來,之後沿著督脈從下向上,左右雙手交替進行,按照推、捏、撚、放、提的先後順序,從長強穴向前捏拿到脊背上的大椎穴,反複捏3~5遍即可。

可能有人會問大椎穴在哪,其實很容易找,孩子低頭時,頸椎處有塊凸起較高的骨頭,在它的下方有個凹陷的地方,即為大椎穴。

捏積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實際拿捏過程中可能摸不到長強穴,盡量在腰底處即可;捏積的過程中主要手法為推、捏、撚、放、提、揉、按,這七個動作結合在一起,一氣嗬成。下麵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幾種按摩方法的操作:

1.推法。拇指與食指合作,在皮膚上輕輕向上推,皮膚會出現褶皺。

2.捏法。把推起的褶皺捏拿起來。

3.撚法。雙手拇指交替,沿著督脈

向上撚,撚過之後,皮膚會恢複至自然狀態。

4.放法。放法就在撚法之中,撚的過程中包含放的動作。

5.提法。操作的過程中默念“一,二,三,提”。

6.揉法、按法。揉法與按法為整個過程中最後的兩個手法,這兩個手法應用於重點穴位,揉中有按,按中有揉,從內到外,從下到上。

捏積刺激的是孩子脊背正中督脈,想要準確刺激督脈,兩個手指不能分開,否則就沒有效果了。

此外,可以根據孩子的病情輕重調節按摩力度,最開始手法要輕些,讓孩子逐漸熟悉,防止孩子出現什麼不適症。若按摩手法正確,連續按摩四五天之後,孩子的食欲就會顯著上升。因此,父母因孩子不吃飯苦惱時,不妨試試捏積法。

不過,厭食除了和自身生理因素有關,還和孩子的飲食習慣、飲食方式有關,這些因素與父母的喂養有著密切關係。如今,父母為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智力發展環境,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物質條件,卻忽視了這樣豐富的環境給孩子帶來的由於被動刺激導致的集中、飽和狀態,使得孩子不僅出現了厭食症,還表現在學習、遊戲的過程中缺乏耐心、求知欲、積極性。

不管是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導致孩子出現了厭食,家長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很多時候,讓孩子自己去吃飯、穿衣、玩樂、學知識,他會更快樂

,家長不應當剝奪孩子自己去爭取快樂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