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背井離鄉入幽州(1 / 2)

公元907年,唐朝為後梁所滅,中國開始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又過十幾年後唐滅了後梁。

孫二蛋,外號二麻,排行老二,故稱二蛋,至於他還有什麼名字,不清楚,孫二蛋也不清楚,他老爸也不會清楚。

孫二蛋有哥哥一位,孫大蛋,弟弟一位,孫三蛋,姐姐一名,孫大花,後來嫁人就成為了張孫氏,妹妹一名,孫二花,後來還是張孫氏。

孫二蛋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如果沒什麼事的話,那麼孫二蛋可能就和父親一樣,取個婆娘,生養幾個孩子,然後就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了。

孫二蛋是個放牛娃,但小時候還是生過天花,滿臉的麻子,所以有人就改叫二麻,使原本就不能看的臉變得更不能看了,如果在現代,臉上潑上硫酸都比這好看。走到哪兒都有人說,看看,就那小子,二蛋,臉上的麻子都長滿了,和他一起放牛的那個大牛就一個都沒長,都說放過牛的娃就不長了,看這小子就是上輩子做過什麼缺德事,這輩子讓他報應來了。

但在那時候發生怪事的概率特別大,像唐朝滅亡了,遼國建立啊,五代更替十國輪回啊,這些事其實不是大事,在曆史中看來雖然不是特大,但也不是小事了,但在孫二蛋看來那就微乎其微了,孫二蛋那時候甚至都不知道唐朝滅亡了,北麵還有個遼國,隻清楚賦稅越來越重了。

雖說孫二蛋不知道大事,但像孫二蛋這樣牛的中國農民,大事還是會找上他的。

後梁滅了唐朝,後唐又滅了後梁,建國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增加稅收,那時候生產力有限,製造出來的東西連吃都不夠,更別說發動戰爭了,不像現在,生產力過剩,發動戰爭有利於增進社會和諧。所以說,中國老百姓是非常有奉獻精神的,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為中國省出了堅持兩千年的戰爭物資。

增加稅收之後,孫二蛋一家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吃飯,通過自然選擇,孫二蛋一家發現,如果在家裏糧食產量穩定的情況下,他們家所能養活的人口就要比現在少一個人。通過全家人的投票表決,最終決定讓孫二蛋成為那個人,理由如下。

一:孫二蛋正在青春期,吃飯最多

二:孫二蛋幹活不聽話

三:就是幹活也幹不了多少

就這樣,孫二蛋必須在家裏出來。

在天上向下俯瞰,孫二蛋正和家人告別,臨行前,孫二蛋向媽媽要了兩件完整的衣服放在包裹裏,又拿了兩個饅頭。而他的弟弟則兩眼放光的看著孫二蛋手裏的兩個饅頭,就如同狼眼一樣。孫二蛋的媽媽哭哭啼啼的不想讓孫二蛋走,似拉還似推,總之很矛盾。孫二蛋的父親則坐在門口,一口一口的抽著煙,歎著氣,抬頭望著天,看都不看孫二蛋一眼,隻是等到孫二蛋要走了,才站起來拍拍孫二蛋的肩膀,“二蛋啊,家裏無能,讓你受苦了,這輩子別怨爸。”孫二蛋沒說啥,他明白他爸的意思,出去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在方圓百裏之內找到了,沒找到的那些也大都在方圓二百裏的地方找到了,天為被、地為床的永遠睡了,這樣讓他走,其實就是間接殺人,反正在活不下去的時候總要有人死,這樣送出去,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孫二蛋沒說啥,轉身走了。向北,闖關東那是有曆史傳統的,他什麼都不知道但也知道北麵的幽州是肥沃富饒的地方,他想去那兒看看能不能活下去。

孫二蛋離開家後第一件事並不是像有些人一樣,知道自己要死了就大吃一頓,也不是為了快速趕路而一路疾馳,反而,他把包袱裏的衣服拿出來,在河邊洗得幹幹淨,一塵不染,再放到包袱裏,把腳下的鞋子脫了,也刷得幹幹淨淨的放到包袱裏,這才趕路。不管怎麼樣,他想活下去。

孫二蛋直接向著附近的一個聽說挺和氣的大地主家走去,離這兒有百十裏路,很快,半天就能到,等孫二蛋到的時候天剛剛黑,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才剛開始準備吃飯,孫二蛋就到了,找個沒人的角落,孫二蛋收拾幹淨身上的塵土,穿上一塵不染的衣服,走到財主家門前,“砰砰砰”敲了三聲門,吱尤,門開了,出來個中年男人,孫二蛋開口就叫老爺,開門的就是爺,管他是管家下人,反正叫爺沒錯。

孫二蛋叫,“老爺,小人是趕路逃荒的,走到這兒,還請老爺施舍一口飯。老爺的大恩大德,小人定當永世不忘,一生牢記心中。”

那中年男人愣了一下,隨即又恢複過來,開口向孫二蛋說,“小兄弟,要不進屋來喝兩杯。”

孫二蛋也是一愣,趕緊低頭,誠惶誠恐的說“不勞煩老爺了,我就討口飯吃,還要著急趕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