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一位名叫約翰·拿瑟夫的年輕人,30來歲隻身來到美國求發展,經過40年的拚搏,他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生意大王”,積累了幾十億美元的財富,他創辦的公司遍及美國和歐洲各地。但他本人卻一生未婚,因為他的精力都花在事業上了。在他71歲臨終前,他對前來繼承他遺產的外甥說:“我對我的生意和財富感到很滿足,但終生沒能享受到家庭的樂趣卻讓我無比遺憾。”
與此相反,一個普通的四十歲上班族卻這樣描述他的事業:我一直想要找個機會再進修,可是每次我都讓進修的機會與我擦肩而過,因為求學就必須犧牲我和家人團聚的時間,我的工作很無趣,而且它耗盡了我的精力。我曾經因此一直抱怨不休,可是有一天我跟平時坐在餐桌上一樣,聽兩個已經7歲的雙胞胎兒子一邊吃飯一邊講述他們在學校裏的事情時,我忽然發現,我用了幾年的時間哺育了兩個如此快樂而又有教養的孩子,這難道不是我的成功嗎?在那一瞬間,一種深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充盈了我的內心。從此我再也沒有抱怨
過我失去了進修的機會。因為我發現,任何高尚的工作、大房子,都無法換來我的這種成就,它讓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很多男人往往給自己定了一個太高的目標。我們不否認人要有追求,可是當一個人的目標定得過大過高的時候,他就會因為一味地追求自我的認同、滿足、成就、權利和挑戰,而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麵的需要以及與他人互動所獲得滿足的情感。一味追求事業的男人並不可愛,他們冷酷、無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在他們眼裏,獲得事業的成功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他們要的隻是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就像一個在不停地重複的機械運動,說不清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但卻無法停下來。男人為了事業的成功而隨時繃緊神經,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曾經有一位四十歲的事業狂的男人,生意越做越大,因為精神極度緊張,在一次一筆大數目的生意失敗後,精神崩潰,走上了自殺絕路。
教訓是慘痛的,男人不要也不應該成為事業的機器,要學會把自己的眼光從事業上移開,多關注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給予陌生人一個小小的幫助,都會讓你產生滿足感。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周圍除了事業,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你去追求。
四十歲男人應該關注事業,但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工作狂,應
該學會在生活與事業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既可以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又可以享受輕鬆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