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恢複健康後,單於命令衛律審問虞常和張勝,並將蘇武帶去聽審,想借機威嚇他。在審問中,衛律將虞常當場殺死,蘇武鎮定自若地說:“隻要你有膽量殺漢朝正使,那就殺吧,我並不怕死。”衛律見以死相脅迫並未見效,於是又用功名利祿來引誘蘇武。
蘇武怒罵道:“你身為漢朝使臣,卻忘恩背義,背叛了君主和國家,像你這種無恥之徒,我再也不想見你!你倚
仗單於的信任,隨意殺人,從中搬弄是非,挑唆漢朝和匈奴相鬥,自己卻幸災樂禍,真是無恥之極。”
蘇武麵對種種威脅利誘,始終恪守為臣之道,忠君愛國,保持自己高尚的氣節。所以盡管衛律使盡了各種手段,卻一直不能使他有絲毫動搖。單於聽說蘇武如此堅貞不屈,就命人將蘇武關到一個大地窖裏,不給飲食,想以肉體的折磨迫使蘇武屈服。匈奴所在之地氣候寒冷,北風夾著大雪呼嘯不止。蘇武躺在地窖裏,渴了吃把雪,餓了吃氈毛,居然活了下來。匈奴人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單於對他無可奈何,就將他流放到北海牧羊。並對蘇武說:“等公羊下了小羊,我就放你回漢朝。”
北海是一片原始大地,千裏沒有人煙,氣候異常寒冷,積雪常年覆蓋在大地上,鳥獸罕至。蘇武來到北海後,沒有糧食,沒有飲水,餓急了就挖鼠洞,將洞中的草根、野果取出來充饑。蘇武晝夜不肯放下象征漢使身份的節杖,時間長了,節杖上的旄毛全都脫落,他還是不肯丟棄。
蘇武在北海期間,曾經和蘇武在一起做過漢武帝侍中的李陵,投降了匈奴。單於派李陵去勸降蘇武,李陵來到北海後,對蘇武說:“單於一直在等你回心轉意,今生今世你恐怕也不能回到漢朝了,在這萬裏荒原之中白白受苦,誰又能知道你的忠義呢?近些年來,皇帝年
事已高,總是做出反複無常的事來,大臣中沒有什麼過錯就被滅族的有幾十人,您還為誰效忠呢?”
蘇武說:“我心甘情願以身報國,如果單於一定要我投降,那我就隻能一死以示忠心了。”後來李陵再次來北海探望他的時候,告訴他漢武帝去世了,蘇武聽後麵向南方大聲痛哭,一連哭了幾個月。
漢昭帝即位後過了幾年,匈奴又向漢朝表示希望恢複和親,漢朝就要求放回蘇武等人,匈奴謊稱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又派使者去匈奴,常惠設法買通了看守他的匈奴兵,趁著黑夜去會見了漢朝使者,將蘇武的消息告訴他們,並獻計如何揭穿匈奴的騙局。
第二天,漢朝使者麵見單於,說:“我們皇帝在打獵的時候,射中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綁有一條綾綢,是蘇武寫給皇帝的信,信中說他被囚在北海放羊,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單於隻好放蘇武回漢朝。
公元前81年春天,蘇武帶著剩下的9個人回到了漢朝京城長安。漢昭帝下令,為蘇武準備了牛羊等祭品,拜祭了漢武帝的靈位,將節杖交還到漢武帝靈前。至此,蘇武19年的磨難才終止了。他忍屈受辱,忠貞不屈,永不失節的感人事跡,震撼了朝野,令人敬佩之至。
蘇武的忍耐長達十幾年,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和忠誠,才能在長久的忍耐之後,回到自己魂縈夢牽的祖國。
而蘇武牧羊的故事更是長久地流傳下來,作為一個堅強不屈的形象刻印在人們心中。
這樣品性高潔的人,上則為日月,下則為河嶽,是千百年來令人敬仰和學習的。這樣的柔忍不意味著軟弱,也不意味著無能。相反,它是以強大的意誌力和高尚的品格作為支持和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