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千裏飛信(1 / 2)

方六安又深施一禮,蘇顯仙輕輕一夾馬腹,老馬緩慢前行,背對著夕陽,一人一馬拖出很長的身影,而方六安目送著救命恩人越走越遠到看不清的時候才轉身往端陽城周阿山方向一瘸一拐地走去。

迎著黑夜,蘇顯仙沒有停歇,夜空繁星點點,西涼的廣袤大地一眼望不到頭,當黑夜到來時便給人一種錯覺,似乎星空之下隻有一人一馬。

之所以夜間也不停歇,一方麵是因為想要盡量遠離那個叫楚荷的小惡魔,楚荷性乖張喜怒無常,和楚荷相處的這幾個月蘇顯仙已經深有體會。

最主要的一點,楚荷說等到他覺醒之時必殺他,他知道楚荷不是在開玩笑,從道觀分別時,他已經決定不給楚荷再留什麼笑臉,更不想和楚荷之間扯出什麼亂七八糟的感情。

因為蘇顯仙知道自己最大的弱點就是心太軟了,在道觀的時候他曾經請教過無元道長,修煉之人都為證道,那麼到底什麼是道,如何才能證道。

無元道長給出的解釋並不是很清楚,他說道有很多種,道家仙人修的長生道很難講清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比如當年的章尾山老祖所修天道最難以領會,又比如後一代的章尾山宗主李道歸所修有情道,當今天榜第一的李天雪修的卻是無情道。

而大多數人武道境界停滯不前,或在第二境或者第三境,究其原因和根本,就是心中無道根,無根浮

萍,何來的大道根基。

當時蘇顯仙問無元道長修的是什麼道,無元道士隻是搖頭歎氣。

最後無元道士告訴蘇顯仙,說大體上就是無情道和有情道,修煉無情道的人更容易提升修為境界,因為無欲無求,無欲則剛。

而有情道是一個異常艱辛的路,無數人在這條大道上越走越窄,最終走進一條死胡同。

有的人可能受困於父母恩情,有的人受困於愛情,有的人被子孫拖累,但因為修煉無情道的人會成為孤家寡人,所以還是修煉有情道的人更多。

而有了章尾山李道歸有情道證道飛升的先例,所以更多的人還是堅信有情道才是修仙路上的真正大道。

修煉無情道的章尾山老祖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因為無情而受天譴,因為章尾山老祖說過,他若飛升仙界,仙界也當無情。

無元道士告訴蘇顯仙不必糾結,因為世間人煩惱之事他不必去想,因為覺醒之後他自己會知道自己這一世修煉的是什麼道。

離開明洞觀之前,無元道士送了很多道家典籍給他,從道德經到上清真經、道藏經、太清丹經,周易參同契等等數十本之多。

蘇顯仙真正讀書之後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世間的真理與大道其實都在前人書寫的典籍之中,無數前輩古人早就已經把世間所有道理看透悟到了極致,後人隻需要多看書就可以學到很多的道理。

騎著一匹老馬的好處有很多,都說人

老奸,馬老滑,馬的年紀大了心眼子也多,隻要走得累了無論你如何的鞭打也絕對不會再多走半步。

不過這樣也好,這樣的老馬反而適合蘇顯仙這種恬淡的性子,馬走與不走都不要緊,他自有自己的事情做。

到了西涼之後蘇顯仙才明白為何北蒼的武道強者更多也更強一些,因為西涼的天地靈氣實在是少得可憐,能在西涼這種地方能修煉到武道洞察境真的不容易。

夜裏的風並不太大,雖然冷,但多穿一件薄棉襖就可以,蘇顯仙在馬背上修煉大道五行訣,有聚氣盆配合大道五行訣,這個世間再沒有人能比他得到的天地靈氣更多了。

另外在明洞觀最後兩天時,蘇顯仙得到了李天齊的指點,因為那一天在後院接受一個武道無為境中期高手挑戰的時候,蘇顯仙以一招南華拳取勝,隻用一招,當時李天齊就在後院看到。

那天夜裏李天齊和蘇顯仙說到拳法和刀法,李天齊說蘇顯仙的一拳可抵萬招,隻要那一拳用得好,這一拳,就可以打敗整個天下。

當時蘇顯仙覺得匪夷所思,那一拳確實是到達了化境,但是以拳破招怎麼可能破萬招,同樣武道境界的時候,有兵器和沒有兵器可完全不一樣。

你的拳法達到化境,但若是對方的刀招也已經達到化境呢?也就是傳說中的刀聖,那麼這一拳還如何破招?

對此,李天齊隻是微微一笑,說既然能把

三十六招化為一招,那為何不能把這三十六招換一種方式,比如說,用刀。

當時說出這種想法的時候,不但是蘇顯仙覺得有些天方夜譚,就連李天齊自己也覺得有些難以置信,這種靈感不過一閃而過,但卻也讓蘇顯仙真的認真思考起來。

三十六招南華拳,蘇顯仙練了幾年,每一招所蘊含的變化和招與招之間的連接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現在蘇顯仙就總是在腦海中勾畫出如實景般的畫麵,以南華拳變招為南華刀,三十六招之中有一些可以用刀,但是有一些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