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
衝動是魔鬼,人在“衝動”的駕馭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舉動,甚至不惜去觸犯法律、道德的底線,為自己的人生抹下一道重重的陰影。
其實,人活於世,俗事本多,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再去為自己徒增煩惱。遇事,若是能冷靜下來,以靜製動,三思而後行,絕對會為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否則,你多半會追悔莫及。
有這樣一則故事,頗有警示意義:
說是古時有一愚人,家境貧寒,但運氣不錯。一次,陰雨連綿半月,將家中一堵石牆衝倒,而他竟在石牆下挖到了一壇金子,於是轉眼成為富人。
然而,此人雖愚笨,卻對自己的缺點一清二楚。他想讓自己變得聰明一些,便去求教一位禪師。
禪師對他說:“現在你有錢,但缺少智慧,你為何不用自己的錢去買別人的智慧呢?”
此人聞言,點頭稱是,於是便來到城裏。他見到一位老者,心想老人一生曆事無數,應該是有智慧的。遂上前作揖,問道:“請問,您能將您的智慧賣給我嗎?”
老者答道:“我的智慧價值不菲,一句話要100兩銀子。”
愚人慨言:“隻要能讓自己變得聰明,多少錢我都在所不惜!”
隻聽老者說道:“遇到困難時、與人交惡時,不要衝動,先向前邁三步,再向後退三步,如此三次,你便可得到智慧。”
愚人半信半疑:“智慧就這
麼簡單?”
老者知道愚人怕自己是江湖騙子,便說:“這樣,你先回家。如果日後發現我在騙你,自然就不用來了;如果覺得我的話沒錯,再把100兩銀子送來。”
愚人依言回到家中。當時日已西下,室內昏暗。隱約中,他發現床上除了妻子還有一人!愚人怒從心起,順手操過菜刀,準備宰了這對“奸夫淫婦”。突然間,他想起白日向老者賒來的“智慧”,於是依言而行,先進三步,再退三步,如此三次。這時,那個“奸夫”驚醒過來,問道:“兒啊,大晚上的你在地上晃悠什麼?”
原來那個“奸夫”竟是自己的母親!愚人心中暗暗捏了一把汗:“若不是老人賒給我的智慧,險些將母親錯殺刀下!”
翌日一早,他便匆匆趕向城裏,去給老者送銀子了。
常言道“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冷靜就是一種智慧!世間的很多悲劇都是因一時衝動所致。倘若我們能將心放寬一些,遇事時、與人交惡時,壓製住自己的浮躁,考慮一下事情的前前後後以及由此造成的後果,且咽下一口氣,留一步與人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和諧許多。
據說青年拳擊手王亞為,某日騎車上街,在路口等紅燈時,後麵衝上來一個騎車的小夥子撞到他的自行車上。小夥子不但不道歉,反而態度蠻橫,要王亞為給他修車。王亞為很是惱
火,但是他極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不發作。這小夥子不自量力,口出狂言:“你是運動員吧?你就是拳擊運動員我也不怕,咱們練練?”一聽對方要打架,王亞為連忙後退說:“別打,別打,我不是運動員,我也不會打架。”因為他的示弱,一場衝突避免了。事後他說:“我知道,我這一拳打出去對普通人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忍耐,示弱反而讓我感到自己更強大。”
有道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我們做人,理應如王亞為這般,在無謂的衝突麵前,曉得忍讓,有時示弱即是強!示弱才能無憂!
當然,我們不是聖人,所以難免有氣急焦慮之時,但還是希望大家在遇事時盡量控製自己的情緒,努力使自己鎮定下來。假如有什麼人、什麼事令我們一時火起,那麼請先做幾個深呼吸,安撫一下自己的心靈。想想衝動的後果,想想它會給我們的家庭和前途帶來怎樣的影響。記住,你的決定很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凡事請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