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孕育機會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機遇,但機遇也不是多麼難尋,隻要你用心去捕捉,你會發現,它離你其實並不遠。

有人說成功有天分、勤奮和機遇三大要素。所以,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機遇是不容忽視的。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一些人在才華和勤奮方麵都有過人的地方,但卻總是難以成功,原因是什麼呢?主要就是因為缺少對機遇的認識,同樣的道理,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正是源於他們對機遇有著高度的認識。

機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它並不像人們腦海中所想象的那樣神奇,它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但如果你能夠將其很好利用,就需要具備高度的洞察力,因為,機遇隻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

路易斯·休特是美國主要建設公司的Merit Chagman和Scoet的年輕副總經理,年僅30多歲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路易斯·休特喜歡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甘心被他人忽視,所以在學校裏他選擇了法學係,他認為學習法律可以讓自己的才華在眾人麵前得到展示,從而可以使自己找到發展的空間。

畢業後,他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找到了工作,工作後的他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使自己的才華在眾人麵前展露出來,果然,很快他就得到了很多社會團體的認可,24歲他就

被提升為塔卡哈希市的法律顧問。三年後,他又被任命為佛羅裏達州飲料局長。這時他成了更多人矚目的對象,但是他沒有感到滿足,而是依然在不斷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終於他結識了路易斯·M.沃弗遜。

路易斯·M.沃弗遜是一位美國年輕實業家之一,很快兩個有著雄心抱負的人成為了好朋友。

一天,休特對沃弗遜說:“有一天我會成為你們這些實業家當中的一分子。”令人驚奇的是,這一天來得如此迅速,在休特30歲那年,就成為了Merit Chagman和Scoet的年輕副總經理。休特通過自己不斷的才華積累,不斷地在眾人麵前為自己創造機遇,從而獲得了這個讓很多人翹首企盼的機會。如今休特已經成為沃弗遜的左膀右臂,管理著世界的龍頭企業。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次改變自己人生的機遇。可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在他們渴望的過程中,機遇已經悄悄地溜走了很多次。這些溜走的機遇中,有的可能就是能夠改變你一生的機遇。當然,可能有些人會想,一個機遇走了還有其他的機遇過來,但是如果你總是秉承著這樣的想法,那麼,你就會錯失越來越多的機遇。所以,當你因為無法實現理想而怨天尤人的時候,你還是先怨你自己吧!因此,當機遇主動光顧你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不要給自己

留下遺憾,隻有將每一次機遇都抓住,才會萬無一失,而這也正是成功者與平庸者的衡量線。

路易斯·休特的成功是在機會來臨之前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努力奮鬥得來的結果,因此他在機會來臨時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

很多成功者都是創造機會的高手,在他們沒有靠近機會時,他們總是會不斷地努力奮鬥,並適時尋找機會,而如果他們的實力積累到一定階段後,機會便會主動出擊。所以說沒有個人的主觀努力,又怎麼會有機會的眷顧呢?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機會會偏愛有準備的人。

靜下心來,不妨仔細地想一想,機遇如果總是被那些不勞而獲的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它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正因為它有著這種珍貴的特性,所以想要得到它,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讓自己的資本足以勝任它的要求。當然也有很多人輕輕鬆鬆地獲得了機遇,但是這種沒有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的機遇,終究會讓這種人難以駕馭,每天昏昏沉沉,也很難開拓發展的空間,就像古代的世襲製,這種製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官僚子弟頭腦意識裏產生了依賴感、滿足感,頭腦裏缺少了奮鬥的意識,每天養尊處優在自己的世界裏,那麼這種人的一生除了世襲官位之外,也很難有更大的發展

所以說,機遇不是等來的,它隻會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缺乏準備的人,即使是麵對著機遇也往往渾然不覺。因此,作為心懷成功之夢的人,千萬不要坐等機遇的來臨,你要主動去尋求它。因為,機遇是不可捉摸的,如果你不去努力地尋求它,也許永遠都找不見它。由此來說,機遇有時候雖然會降臨到某個人身上,但卻並不是沒有緣由的,它總是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

總之,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隻偏愛有準備之人,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即使再好的機遇也會溜掉。而機遇一旦失去,便難以找回。所以,一定要為機遇的降臨做好準備,這樣,你才能擁有成功的可能。

【醒世箴言】

機會是成功之門,機會的降臨也是稍縱即逝的。一個成大事的人,遇到機會,必定是一個善於看得準、敢於抓得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