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向成熟:沒有理智的人決不會有理性的生活(1 / 3)

第九章

走向成熟:沒有理智的人決不會有理性的生活

有些人在遇到事情時不加考慮,匆忙決定後又後悔不已,有時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麵。可是這世上根本沒有後悔藥,我們無法預知明天,所以許多事情的成敗常常取決於我們是冷靜理智還是草率魯莽。有些人之所以失敗,也許就敗在了缺乏思考和準備。而那些頭腦理智的人總是權衡利弊、謀定後動,因而更容易成功。

理智冷靜是成大事的根本

理智表現為一種明辨是非、知曉利害以及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並能自覺保持,或者更深層次地說,當這種能力變成一種理性取向時,它便形成一種性格。具備理智性格的人,性情穩定,思想成熟,想法全麵,做事周密,因此成功的概率很高。

反過來說缺乏理智的人不但抓不住機遇,而且還會害人害己。

缺乏理智的人由於對社會紛繁複雜的事物不能看清、看透,因此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缺乏理智的人比較盲目,不懂得審時度勢,對事物的發展沒有深刻認識,所以更容易感情用事。遇到突發事件時,缺乏理智的人自控能力比較差,而且缺乏責任感。這種人最大的弱點是不冷靜。因此,縱使機遇迎麵而來,他們也看不清其“本相”。

李偉畢業於一所普通高校,人雖無一技之長,卻自視甚高。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兩則

招聘廣告,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前去應聘。第一家公司規模較小,成立時間又短,而且急需人才,所以經過簡單麵試後,決定試用他。李偉便覺得是因為自己有極強的實力,所以才被公司錄用。一天下來,他對公司的情況不是很滿意,第二天沒有上班,又去了另一家公司麵試。這家公司規模大,要求也高,李偉沒有通過考試。李偉覺得很委屈,認為公司沒錄用他很不公平,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就想回到第一家應聘的公司。可是,第一家公司規模雖小,也不願用這種盲目、浮躁的人,便以“錄用人員已滿”為由,將他拒之門外。遇事不理智,使他錯失工作良機。

人們常把一些人的成功歸功於機遇,卻不知自己也曾有過成功的機遇,隻是由於缺乏理智,才與機遇擦肩而過。缺乏理智就意味著思維盲目,頭腦處於一種浮躁狀態。這樣的人,在麵對各種機遇時就會難以把握,錯失良機。

有一位廠長,為人正直,又很有愛心,隻是有時容易失去理智,但隻這一個缺點,就把他變成了千古罪人。這位廠長所轄工廠規模不大,勉強能夠運轉。他心急如焚,想為職工找個好項目,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點貢獻,於是出門取經。

一天,廠長在一家餐館吃飯,聽兩個商人打扮的人正聊如何賺錢,他就在一旁仔細聽。原來,現在世界上一些國

家乳膠手套走俏,聽說還能出口,而且利潤很高。廠長聽罷熱血沸騰,飯都沒顧上吃,坐車就趕回企業,和全體員工一說,大家齊誇廠長精明。他未經冷靜思考,又去找當地領導,領導一聽有好項目,當然支持,於是批示銀行給貸款60%。同時職工們紛紛主動湊錢。就這樣,在盲目的創業熱情中,不到兩個月,一套生產乳膠手套的全自動設備就進廠了。開始的時候還真賺了點錢,可不到三個月,這種手套就沒了銷路。看著一箱箱的手套,廠長捶胸頓足,但是一切都晚了。

這位廠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他缺乏理智,沒有全麵地對市場前景進行理性分析、預測,從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和決策,誤人誤己,落得如此下場。

機遇永遠屬於理智的人,因為他們在機遇麵前總能夠保持理性、周詳和冷靜。

理智為機遇提供思想準備。機遇永遠留給頭腦有準備的人,這裏說的頭腦準備就是一種理智狀態。機遇是公平的,從不偏愛任何人;機遇是苛刻的,它也從不讓人輕易獲得。隻有在思想上做好準備的人才與機遇有緣。

理智還為捕捉機遇提供心理保證。機遇在成功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創造機遇就能創造財富,把握機遇就是把握人生。那麼如何創造機遇,把握機遇呢?當然是要做理智的人,因為理智的人從不被動地等待機遇,而

是主動地尋找機遇,果斷地抓住機遇。所以在機遇麵前,他們可以牢牢把握住。就像一粒種子,在地裏積蓄力量,一聽到春的召喚,馬上就破土而出。人也是一樣,在機遇沒來之前,應該充實自己,隻有先練好了本領,才能抓住機遇;如果沒有打虎的本領,即使讓你有機會通過景陽岡,也隻能是枉送性命。

急則有失,怒中無智

張亮的脾氣特別急,有一次老婆讓他到副食商店買一種新來的醬油,話還沒聽完,他就嚷著“知道了,知道了”,推門走了出去。可到了商店他卻傻了眼,原來還沒有聽清老婆說的是哪個牌子,於是隻好回家問老婆。可是他走到半路又回來了,原來是忘記帶錢了。工作中,張亮也改不掉這個毛病,總是顧頭不顧尾,雖然下了不少功夫,可是鮮有成效,令他很是苦惱。

張亮這種常出現的情緒反應就是急躁,它是人們常出現的情緒反應之一。通常情況下,急躁的人會有如下表現:不論幹什麼工作,一時興起馬上動手,既沒認真準備,又無周密計劃,而且一開始就急於見成效,遇到困難時更是煩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時,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處理矛盾和問題時,易魯莽和衝動;盲目行動,往往事與願違。當事情遭到挫折時,往往不能冷靜分析原因,而是帶著更加急躁的情緒,不冷靜地進行下一步的活

動,結果仍然沒有滿意的結果,時間長了,就會使人喪失對自己的信心。

急躁的人還易怒。生活中,愛發脾氣的人往往性子都很急。而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製,在盛怒下失去理智,作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正所謂“急則有失,怒中無智”,偶爾有些急躁,是正常現象,這是內在情感的自然表現形式。但如果長期處於急躁的心理狀態中,不但對生活和工作影響巨大,而且也會使人心神不寧,出現情緒紊亂。所以做好適當的調節是必要的。

1.加強素質訓練

急躁心理往往與個性密切聯係在一起,並形成了習慣性。克服急躁心理,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素質訓練,如通過下棋、畫畫、做小手工藝品等方法,磨煉自己的耐性和韌性,久而久之,自然會養成不急躁的好習性。

2.加強計劃性

做事之前首先冷靜思考一番,掌握事情的發展規律,妥當做好充分準備,那麼,完成事情的過程就會變得十分有趣。想想看,當事情的發展在你的掌控之中並按你的預計在發展的時候,你會充分享受這個過程,享受這種控製事情而不是被事情控製的感覺。

3.自我提醒

當出現急躁情緒時,及時地自我提醒,並進行心理上的放鬆和暗示,告訴自己“我不能急躁”,盡可能通過心理暗示使自己平靜下來。

4.情景提醒

可在辦公室、臥室、書房的

顯眼位置寫上“勿躁”、“慎思”等條幅,情緒急躁時看上幾眼。這種特殊的暗示,會對平息激動情緒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生活調整

適當調整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定好鍛煉身體的時間,經常散散心,放鬆繃緊的神經。學會耐心地將一件小事做好,你就不會總出錯了。

學會控製情緒,遇事不要衝動

郭冬臨老師在春晚小品中曾說過一句頗為精辟的話——“衝動是魔鬼”,一時間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口頭禪。的確,衝動是魔鬼,人在“衝動”的駕馭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舉動,甚至不惜去觸犯法律、道德的底線,為自己的人生抹下一道重重的陰影。

其實,人活於世,俗事本多,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再去為自己徒增煩惱。遇事,若是能冷靜下來,以靜製動,三思而後行,絕對會為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否則,你多半會追悔莫及。

有這樣一則故事,頗有警示意義。

古時有一愚人,家境貧寒,但運氣不錯。一次,陰雨連綿半月,將家中一堵石牆衝倒,而他竟在石牆下挖到了一壇金子,於是轉眼成為富人。

然而,此人雖愚笨,卻對自己的缺點一清二楚。他想讓自己變得聰明一些,便去求教一位禪師。

禪師對他說:“現在你有錢,但缺少智慧,你為何不用自己的錢去買別人的智慧呢?”

此人聞言,點頭稱是,於是便來

到城裏。他見到一位老者,心想:老人一生曆事無數,應該是有智慧的。遂上前作揖,問道:“請問,您能將您的智慧賣給我嗎?”

老者答道:“我的智慧價值不菲,一句話要100兩銀子。”

愚人慨言:“隻要能讓自己變得聰明,多少錢我都在所不惜!”

隻聽老者說道:“遇到困難時、與人交惡時,不要衝動,先向前邁三步,再向後退三步,如此三次,你便可得到智慧。”

愚人半信半疑:“智慧就這麼簡單?”

老者知道愚人怕自己是江湖騙子,便說:“這樣,你先回家。如果日後發現我在騙你,自然就不用來了;如果覺得我的話沒錯,再把100兩銀子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