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知訊戰報(1 / 2)

待王征北退下後,吳源不免回想起招攬王征北的經過。細節拿捏的恰到好處,他可不信真有人虎軀一震,就有人爭著以死效命。不由得心中感慨,古人誠不我欺。

翌日,吳源將此前已經下定決心的計劃,告知了王征北。此刻,王征北已經開始逐步進行吳源吩咐的任務。

令人意外的是,王征北的才能在黃沙鎮駐守的士卒之中頗有威望。當得知是吳源在了解事情原委後,費力將王征北救出,還再次任命為副都尉時,所有士卒皆是激動不已。

紛紛稱讚吳源是一位英明的都尉,此前對他們說的話、做的承諾必不是欺騙他們。當這些士卒得知,吳源會極大的提升他們的軍餉待遇時,徹底折服了這些士卒,紛紛大喊表態願意為吳源效死。吳源瞬間得到這五百多名士卒的忠誠。讓吳源交給王征北的後續任務,順利進行並無任何意外發生。

之所以會如此,占據大陸中南域的曆代王朝帝國,皆是征召全國各地的青壯男子作為職業軍人的兵源。皇令一旦下達,一般沒有背景的青壯男子,必須踏上這趟難以回歸的征程。

大楚規定,有人一旦從軍,士卒的生活待遇皆是由朝廷承包,還有軍餉可拿,家中也會減免賦稅。但士卒的實際情況,未必真是如此。

大楚王朝的近幾位皇帝越來越荒唐,內部的腐朽早已無法根治。中飽私囊的官員隨處可見,更有人帶頭貪墨軍隊的錢糧。就連一個小小的黃沙鎮,都有都尉田完,貪墨士卒軍餉,倒賣兵器鎧甲。由小見大,可想而知大楚王朝已經腐敗到什麼程度了。

因此,底層普通士卒的實際情況隻會更糟糕,要進行長時間的軍事訓練管理,生活待遇卻很差,軍餉也受到克扣。有時入不敷出,要士兵獨自想辦法搞到錢糧,方可維持生機。大楚軍隊的戰鬥力明顯下降,遠遠不如幾百年前的大楚軍隊。

所以,當黃沙鎮守軍得知,吳源會提高他們的軍餉待遇時,這些士兵自然會感到非常的高興感激。更何況,是吳源救出了這些士卒認知中,善待士兵的王副都尉。

這些士兵,自然而然的會在心中,認為吳源也是一位善待士兵的好都尉。隻有盡心給吳源做事才會有前途。於是,黃沙鎮守軍紛紛向吳源,表達出他們的忠誠。

好在大楚尚武之風盛行,絕大多數的青壯男子都渴望,自己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封侯拜將。其中甚至有人抱著要麼出人頭地,要麼戰死疆場的決絕,踏進軍隊。

應召的青壯中,大部分都會選擇成為邊防兵,另一部分則會成為郡縣兵。至於皇都兵,乃是由所有軍隊之中的百戰精銳組成,並不會出現隻進行過軍事訓練的新兵。

各地的青壯男子應召入伍,若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並不會直接被安排上戰場,被當做炮灰。響應征召的青壯男子中,絕大部分會補充到各個軍團,成為邊防兵;少部分會分配到郡縣,成為郡縣兵。

此後,這些已經被分配的青壯男子,則會在相應長官的安排下,進行軍事訓練。多數情況是以老兵帶新兵的形式,讓這些青壯迅速轉變為合格的新兵。

數十萬人的戰爭,普通人上戰場充當炮灰,反而會影響到己方的軍心。出現戰陣散亂,士卒畏懼不前,將領無法指揮軍隊的情況。數十萬大軍最終因此敗亡的案例,在這個世界並不在少數。

即便應召的青壯男子,因戰事突然,還未來得及進行軍事訓練,就要被派上戰場。高明的將領也會想方設法,讓這些青壯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不斷通過實戰,使他們最終蛻變為戰力強悍的精銳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