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前兩天起的太早的緣故,這次家人讓他多睡了一會兒,直到全家人都洗漱完畢。
準備出發去鎮裏趕集,才讓小妹叫醒了他,昨天睡了一下午,今天又睡了一宿的趙世雄滿血複活,感歎道年輕就是好啊!
看著一大家子人都在等自己,趙世雄一個鯉魚打挺起來,連忙用手在搪瓷盆裏抹了把臉,就跟著家人去鎮裏,路上碰到莊子上的村民很是熱情的打著招呼!
來到鎮上,走到逢集的地方,一切和三天前沒有太大的區別,趙世雄的心態卻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次沒有賣雞蛋,就帶著家人沿著街逛,從街頭到街尾,一個不落,分毛不花,主打就是一個溜達。
這也算是村裏人最喜歡的消遣之一,畢竟離著近,十來分鍾就能來到鎮上,逛一圈再回去幹活都用不了一個小時。
在枯燥乏味的農村,趕集也是一種潮流,雖然分幣不花,但是對於街上的東西,大多都能如數家珍。
往往集市上有個風吹草動,那絕對比當事人了解的更清楚,你說是八卦也好,無聊也罷。
不可否認的是,這便是最早的市場調查員。
趙世雄這兩天販賣雞蛋再加上刺探了周王兩家弄的有點分心乏術,等過幾天雞蛋走上正軌之後,想著要接觸一下這些“調查員”們,順便再開發別的行當。
看著家人聚在一起,趙世雄問道:
“有沒有什麼想買的?”
母親搖了搖頭道:
“本來想打算買點肉的,不過這幾天天天吃,老四和老五的跑肚了,過幾天再說吧!”
大姐趙世欣說:
“家裏的煤油和洋火不多了,買上點吧!”
母親聽了說好,這畢竟是生活的必須品,缺少不得,現在的趙家莊雖然已經通電,但是電費還不便宜,哪怕是有電,也不如用煤油來的劃算。
至於洋火就是火柴,主要就是用來生火的工具。
煤油四毛一斤,買了二斤,火柴兩分錢一盒,拿了兩盒,一共花了八毛四分錢。
帶著一大家子買完東西,看到小妹趙世榮正盯著賣燒餅和賣柳葉兒煎包的有點想吃卻又不好意思張口。
看到妹妹如此懂事,趙世雄心都要化了,連忙走到小攤位前,花了倆毛錢買了八個燒餅,又買了一塊錢的柳葉煎包。
柳葉煎包算是此地的一個特色小吃,有點類似前世的鍋貼。
不過柳葉煎包是麵比較多,包的包子細長形似柳葉兒,被趙世雄自己取名柳葉煎包,具體叫啥他還真不知道,本地人都叫包子。
裏麵包的分素的和肉的,素的裏麵是粉條雞蛋和青菜一分錢一個,肉的裏麵也是粉條不過會加點肉沫,一個兩分錢,別看它便宜,但是個頭真小啊!
成年人要勉強吃飽,起碼要三十個才行。
點好東西後,趙世雄連忙招呼著家人過來吃飯,看到二哥已經買了這些東西,小弟有些猶豫,小妹則很是欣喜的跑了過去。
趙世雄又招呼著家人全坐下,又一人要了一碗茶水,這個不貴,一碗一分錢。
看到趙世雄如此大手大腳的花錢,母親李貴芳剛想說兩句,就被趙世雄搶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