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看到軍馬文聘就迅速做出了判斷:“來者雖不一定是荊州的救兵,但也不應該是敵軍的伏兵。就孫策這一路擒我並不困難,沒必要再伏一路。”想到這他決定突圍,畢竟突圍還有條生路。
然而文聘見到的並不是荊州的救兵,劉表現在正大宴群臣,準備為文聘慶功,又怎麼會派兵前來救應。雖然來者不是荊州的救兵,但對文聘而言,卻是救命稻草,因為來的正是蔡瑁的敗軍。
蔡瑁自被周瑜擊敗,直望襄陽逃來。逃是逃出來了,一路上卻是憂心忡忡。自己仗著是劉表的小舅子,平日傲慢得罪了不少人。這次大意失了江陵,沒人願意保奏自己是肯定的了,就怕別人落井下石,至自己於死地。雖說劉表是自己的姐夫,但在這種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也不好犯眾怒來給自己開罪。就算是替自己開罪,死罪可免活罪也是在劫難逃。想到這真是: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正猶豫間忽然斥候回報道:“稟將軍,前麵正有軍馬交戰,看情形好象是文將軍被圍。”
斥候的這個消息對正進退兩難的蔡瑁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文聘是荊州大將,不但深得軍心,也深得眾人佩服。蔡瑁一聽暗思:“自己若是救了他,以他的性格,定然願和自己共同進退。他要是肯和自己共同進退,那些個想對自己落井下石的人肯定不會為難自己。再說了,自己救了他也正好將功補過,那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想到這立馬就是精神百倍,大呼道:“全軍全速前進。”
再說孫策這邊,本等著文聘自盡,自己提著首級回去請功。沒想到又殺出一軍,料想不會是己方軍隊。忽聽文聘喊突圍,登時大怒,想在敵軍援兵沒到之前把文聘這小部人馬解決了。於是鼓勵道:“文聘言而無信,弟兄們殺。生擒文聘者賞金千兩,得其首級者賞金百兩。”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眾人一聽孫策話語,頓時士氣高漲,個個都爭先殺去。而文聘軍也是不弱,雖初遭到敗績,但每個人心中都感文聘恩德,卻是報著必死的決心保文聘突圍。兩軍一交戰,殺得旗鼓相當,大出孫策所料。文聘雖然人馬少,但是個個都是不要命的打法。因為大家都知道,隻要能堅持到救兵來就可以脫身,於是緊緊的圍成一個圈死戰。雖然孫策軍略占優勢,文聘的這個圈也慢慢變小,但想在短時間內解決,卻並不容易。
正當兩軍殺得難分難解,蔡瑁卻已殺到,孫策軍頓時大亂。孫策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想自己要是不聽文聘那麼多廢話,直接擒住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雖然後悔,但並不想就此放棄。急命甘寧前去抵擋蔡瑁,自己則朝文聘殺去。但亂軍中,又是黑夜,想找文聘廝殺卻不容易。
兩軍混戰,倒讓蔡瑁救出文聘。雖然救出,損失卻並不少,檢點的一下軍馬,隻有幾百人跟隨而出。兩將一路上不敢休息,直奔襄陽而去。
孫策追之不及,隻好收拾軍馬回營。一回營便和甘寧來我營中請罪道:“三哥,弟無能,走了文聘,請三哥治罪。”
我忙問道:“文聘敗軍,如何能從你手中走脫?”
孫策氣憤道:“文聘那廝,一見我便和我拖延時間,卻是等著救兵。弟一時大意,中其計。讓其等來救兵突圍而出,故特來向三哥請罪。”
魯肅疑問道:“荊州怎會派救兵?伯符可曾看清是誰的旗幟?”
甘寧一旁回道:“打得是蔡瑁的旗號。”
魯肅道:“蔡瑁已經被派往江陵,怎麼會在此出現。莫不是被周都督擊敗,望襄陽逃來,正遇文聘被圍,故救之。”
“若如子敬所言,極有可能。伯符賢弟休要自責,雖不能擒住文聘,但所獲蔡瑁糧草輜重也算功勞一件。”我安慰道。
襄陽城內,伊籍慌忙尋著劉表,急道:“主公,大事不好!”
劉表尚不以為意,拿著酒杯笑問道:“機伯,何事如此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