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霸王龍科(上):帝王崛起(1 / 1)

如果問恐龍之王是誰,那麼霸王龍,絕對會成為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自晚白堊世開始,很多恐龍演化中心開始在北美洲分布,例如舊世界的支配者西雅茨龍,它就是在北美演化出並屠殺暴龍類的。

土倫階之後,鯊齒龍科死在了黃沙之中,泛暴龍類開始向真暴龍類演化,最終,郊狼暴龍成功變成了真暴龍類的阿巴拉契亞龍和霸王龍科的艾伯塔龍。

當時的北美,有一大片內海分割了北美洲大陸,東部分布著阿巴拉契亞龍,這家夥並不大,甚至被西部恐鱷捕食過。

在西部,分布著霸王龍科艾伯塔龍亞科的蛇發女怪龍和怪盜龍,它們都不是很超模的物種,蛇發女怪龍長9米,重4噸。咬合力上,早期霸王龍科其實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水平。

蛇發女怪龍是一種大型暴龍類,屬於暴龍超科中的阿爾伯塔龍亞科。該屬下目前僅有一有效種,平衡蛇發女怪龍。相比於體型粗壯的暴龍亞科,阿爾伯塔龍亞科更為纖細。成年的蛇發女怪龍可以長到9米長,約4噸重,同懼龍、阿爾伯塔龍。

和霸王龍一樣,蛇發女怪龍也有大量的標本收藏,因此也是被研究的最仔細的大型暴龍類之一。很多涉及到暴龍類宏演化的工作都會把它們四個拿出來進行對比。

而演化過後的暴龍類呢?以阿爾伯塔龍為例,這家夥擁有早期暴龍中40km\/h的極快速度和超強的咬合力,是非常著名的大型暴龍類。

它屬於暴龍超科中的阿爾伯塔龍亞科,由美國古生物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亨利.奧斯本於1905年命名。成年的阿爾伯塔龍體型巨大,體長可以達到9米,體重約為4噸,是當時陸地生態係統的頂級捕食者。

此前,在亞洲和北美洲發現的一些暴龍類標本曾經也被歸入到阿爾伯塔龍屬下的新物種,但是目前,它們都被撥亂反正。

除此之外,蛇發女怪龍也曾被歸入到阿爾伯塔龍屬,但後期又被菲利普·柯瑞重新劃分為不同的屬。同霸王龍類一樣,阿爾伯塔龍的標本數量也非常巨大,且包含不同年齡段的個體,因此它也是古生物學家了解最多的恐龍之一。

值得承認的是,泛暴龍類向真暴龍類演化的過程之中,確實大大增強了咬合力的硬件,比如之前冠龍咬合力甚至不如馳龍。

接下來,霸王龍科開始大型化了,最終形成了霸王龍亞科,形成了霸王龍族和分支龍族。

分支龍族和艾伯塔龍亞科可以說高度趨同演化。霸王龍族則是高度碎骨化一些。

在談霸王龍族與分支龍族之前,需要先說明阿爾伯塔龍亞科的懼龍。這家夥,正是霸王龍科自血王龍之後少有的寬頭和加粗體腔的種群了。

懼龍族。這個類群屬於暴龍科中的艾伯塔龍亞科,已知該族下有兩個屬,分別為懼龍屬和死掠龍屬。這兩個屬都分布於北美洲。這個類群的成員身體非常粗壯,有一個厚重強力的大腦袋,前肢比比普通的暴龍科更長、更健壯。

懼龍族開啟了這個進程,已經停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