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見三英(1 / 2)

不多久,劉備三人便在盧植親兵的引領下來到了中軍大帳。

“啟稟將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帶到。”親兵在大帳外高聲通稟道。

“請他們三人進來吧。”盧植道。

“是,將軍請你們進去。”

三人聞言步入帳中,劉飛發現,為首一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在他身後,站著兩個虎背熊腰的大漢,一位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另一位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看來這就是名傳千古的“桃園三英”了。

“將軍,末將特來交令。”劉備上前一步,恭敬的對盧植說道,他發現盧植身旁竟然站著一位年輕人,自然不敢稱盧植為老師,因為這是在軍中,一個不好要被人抓住把柄的。

“玄德,事情辦的怎麼樣了?張燕除掉沒有?”

“末將慚愧,張燕實在狡詐,我軍一到涉縣,張燕便率殘兵遁入太行山中,我軍出動數十次,卻未能剿滅敵軍主力,我進他退,我退他則進,我軍拿他沒辦法,又因糧盡,不得已還師,請將軍責罰。”

“遊擊戰,想不到張燕竟然還有這本事。”劉飛低聲自語道,但帳內的人卻都聽到了。

“這位是?”劉備像盧植問道。

“哦,忘了介紹,玄德,此乃靖邊侯、安北將軍、雁門太守劉飛劉鵬舉。鵬舉,這便是老夫的學生劉備劉玄德,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的後裔,這兩位是他的義弟,關羽關雲長,張飛張翼德。”盧植微笑著給眾人一一介紹。

“末將劉備見過侯爺。”劉備聞言連忙一臉恭敬的對著劉飛行禮。

“關羽(張飛)拜見侯爺。”關羽張飛道。

“三位不必多禮,同為大漢效力,部分彼此。”劉飛微笑著說道。

“鵬舉,你剛剛說的遊擊戰的是什麼意思?”盧植好奇的問道,他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遊擊戰’大家都沒聽過,我換一個詞大家應該聽說過,‘彭越撓楚’大家應該知道吧。彭越為秦末漢初名將,楚漢對峙時,彭越一直領兵遊動作戰於梁、楚之地,常襲撓楚的後方,兩次迫使項羽從回兵救援,以幫助高祖劉邦在主要戰場的作戰。這是一種戰法,草原異族經常使用,這種戰法的精髓其實用十六個字就可以概括: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上次你們在鄴城,公孫瓚將軍在敵後截糧不就是使用的這種戰法嗎?”

“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四個人都低聲將這十六個字重複了一遍。

“那,敢問侯爺,應對此種戰法,應使用何種策略才能破解?”關羽率先開口問道。顯然,高傲的關羽被張燕折磨的夠嗆,心裏憋了一口惡氣。

“嗬嗬,雲長不必著急,聽我慢慢道來,這種戰法看似無懈可擊,但要破解起來也很容易。在這裏,我先問一下諸位,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

“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就打不了仗,所以最重要的應該是糧草。”劉備率先說道。

“某覺得士兵最重要,要是沒有士兵,再多的糧草也沒用。”關羽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從這裏就可以理解,曆史上為什麼關羽會有傲上而不辱下,關愛士卒的行為了。

“俺是個粗人,不知道哪個最重要,但是俺覺得兩位哥哥說的都有道理。”張飛見劉飛看著自己,也答了一句。

最後,劉飛望著盧植問道:“盧師,你覺得呢?”

“玄德和雲長說的都很有道理,但老夫卻覺得,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情報,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這裏可以體現出情報的重要性,鵬舉以為如何?”

“盧師說的不錯,士兵、糧草固然很是重要,但是兵精糧足就一定能打勝仗嗎?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就拿你們圍剿張燕殘部來說吧,你們進兵數十次,卻未遇到張燕主力,這是為何,就是因為你們沒有獲得足夠的情報,隻知道張燕有多少兵馬,而不知道張燕主力在哪裏。因此,想要圍剿張燕,你們首先要知道他的主力在哪裏,辦法有很多,比如你們可以設立烽火台,烽煙傳訊,迅速知道張燕的主攻方向,做好應對準備。但是這樣隻能防守,還是沒辦法消滅張燕主力,畢竟他不是傻瓜,發現你們烽煙示警之後,肯定會退走的。”

“烽煙傳訊,確實是不錯的辦法。當年秦始皇對付匈奴就是在長城上設立烽火台,迅速知道敵情的。”關羽眼睛一亮,讚同道,“那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

“雲長、翼德兩位都是超一流武者,不知道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就像兩人比武交手一樣,如果想要戰勝對手,一味的防守是不行的,必須要主動進攻。打仗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要真正消滅張燕這樣的對手,就需要派出一支部隊進攻,這支部隊不要求人多,但是一定要極其精銳,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而且行動迅速,一旦得知敵軍蹤跡便能迅速出擊,追上敵軍主力,將敵軍主力拖住,甚至消滅!至於如何練兵就不是一兩句話說的清楚的,我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