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帳內,虎賁中郎將袁術、先鋒長沙太守孫堅、參軍荀攸,偏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人皆在,大家一臉凝重地聽著主帥朱儁的分析。
“箕關高大堅固,主牆為花崗岩石壘砌而成,箕關關門也被改造成了精鐵所鑄,關上守軍箭鋒弩利,糧草武備充盈,我軍如果一味強攻,不僅士卒傷亡會十分慘重,而且必會曠日持久,長此以往,則聯軍勢衰,討伐並州的行動隻怕無果而終。”朱儁有些憂鬱地說道,“而且,老夫剛剛收到東路主帥盧尚書的來信,他們發現壺關守將有一種威力極大的武器,他們耗費了一個多月時間建造的三座土牆就是被這種武器輕易摧毀,使得他們前功盡棄,他懷疑在箕關也有那種武器,讓我們小心應對。”
“什麼武器這麼厲害?”荀攸等人好奇的問道。
“不清楚,隻是知道這種武器應該是類似與拋石器,能拋出火球,最重要的是這火球碰到物體後會爆炸,威力巨大,有開山裂石之威。”
“啊,這麼厲害,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孫堅開口問道,這次他出兵受挫,收斂了很多,說話也沒以前那麼衝了。
“盧尚書建議我們改變作戰計劃,留一隻隊伍在這裏牽製敵軍,率所有的精銳部隊進攻並州西線,並州的西麵是河套平原,並州軍無險可守,更能發揮我們兵力的優勢,他已經將這個情況寫了奏折上報朝廷,正等著天子的批閱。”你們覺得如何?
“卑職也以為強攻箕關不可取,箕關跟壺關的情況很相似,都不利於大規模部隊攻城作戰,既然盧尚書提出改變作戰計劃,我們也應該順勢而變,作出相應的戰略調整,卑職建議大人也上一道奏折,附議盧中郎,留一隻部隊在這邊佯攻,主力部隊與西線皇甫嵩將軍的大軍聯合作戰,先攻上郡,然後取道西河郡,直接插入並州腹地,如此一來,則不必攻打箕關、壺關,拿下上黨之後,箕壺二關也能不攻自破,到時便可集結三路大軍合力北上,攻取晉陽,直逼雁門。”荀攸出言道。
“好,就按你說的辦,不過,依你之見,誰留在這裏牽製呢?”朱儁聽了荀攸的計劃後覺得可行,接著開口問道。
“不知盧尚書讓誰留下?”荀攸道。
“司隸校尉袁紹袁本初。”朱儁道。
朱儁一說完,所有人的眼光都望向袁術。袁術向來跟袁紹不和,因為袁紹是袁家小妾所生,乃是庶出,而袁術則是真正的袁家嫡長子,但是袁紹的名聲卻比他大得多,人緣也比他好,因此他一直想做些事情證明自己比袁紹強,一直以來都和袁紹明爭暗鬥。
“你們都這麼看著我幹嘛,想讓我留下便直說,我沒什麼意見。”袁術怒道。
“那好,既然公路願意留下,那等我給朝廷發奏折,奏請此事,這幾日我們就好好準備一下,準備西進。”朱儁見袁術同意領下這份差事,便立即下令道。
當夜,一匹快馬載著一個信使往洛陽方向而去。
此時此刻,西路的皇甫嵩大軍前鋒部隊才剛剛抵達北地郡,還沒有開始進攻。
並州雁門郡陰館,鎮北將軍府。
“終於還是來了,沒想到比曆史上爆發的時間晚了整整半年,我還以為他們不會造反了呢。”劉飛將傳影石的影響關了之後,低聲自語道。
他剛剛和一位在羌人中潛伏的暗影衛通完消息,而他口中所說的叛亂,便是曆史上長達五年之久的“涼州之亂”。
東漢末年發生的涼州之亂(公元184年至公元189年)是中國西部的涼州一起羌人反對漢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們的漢朝叛軍很快加入,意圖從朝廷手中奪取涼州的控製權。此亂在黃巾之亂後不久,是一係列導致東漢衰亡的變亂之一。雖然相對未受到傳統史家們的重視,此亂仍有著持久的重要意義,動搖了中央朝廷對西北的控製,為未來數百年胡人在此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
羌人這個時候發動叛亂,無疑是趁虛而入,趁這“中央軍”討伐並州叛亂之機起事,隻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劉飛早早的就料到了他們會來這一招,因此當日才會和趙風說,朝廷的西路大軍可能會不戰自退。
第二日,洛陽的大街小巷便傳遍了一條消息,羌人在涼州造反了,正準備進攻長安!
消息傳的很快,就連身處皇宮的漢靈帝劉宏都知道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有人在暗中散播消息。
起初大家並沒有重視,以為這是並州細作傳遞出來的幹擾朝廷視線的“煙霧彈”,因為朝廷剛剛下了決定,抽調東路軍和中路軍的“中央軍”主力部隊前往並州西線,深入並州腹地作戰,這樣一來攻占並州,消滅劉飛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道劉飛現在的正規軍已經達到了十萬人。
但是隨著這件事越傳越詳細,有的人如親眼所見一般,講得繪聲繪色,三人成虎,就由不得人不信了,於是靈帝立刻派出張溫為特使,前往涼州,火速查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