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董老太後這一番作為,引起了何太後的大為不滿。何太後心想:現在都是自己兒子當皇上了,是自己何氏一門持掌朝政,大加發跡的時候。你這老東西還攪和個什麼勁?於是何太後在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後赴席。想要警告,並試探一下董老太後。
酒至半酣,何太後起身捧杯再拜董老太後說道:“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後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
董拉老太後一聽就火了,心想:怎麼得?我還沒找你麻煩呢,你到教訓起我來了。於是大聲怒斥何太後道:“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竟敢在此胡言亂語!要知道哀家就算是不等那英王劉飛領兵來京,隻要傳令那驃騎將軍,就可斷汝兄之首,猶如反掌之易耳!”
何太後一聽董老太後之言,也怒了,大聲說道:“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
董後輕蔑的說道:“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
這一下可不得了了,兩宮互相爭競,差點就沒動手打起來。最後還是張讓他們作和事老。把這兩宮的太後,各勸歸宮。
不過,這一回的爭吵。何太後還是大有收獲的。不僅明了了董老太後的心意,更從董老太後說走了嘴的話中得知,恐怕是那先皇劉宏給了什麼旨意於那太尉劉明,這董老太後才會如此的囂張。
於是,何太後連夜召何進入宮,商議前事。
何進聽了何太後的話之後,大包大攬道:“太後你就瞧好吧,這事全都包在哥哥我身上了。”
何進立馬回府召集各個大臣共議。這些大臣聽完何進的講訴後,立刻給何進出了一個主意。
第二天早朝,首先是廷臣奏董老太後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應當仍遷於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然後,何進一邊派人送董老太後出宮走人,一邊點禁軍圍困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
那董重膽小,又知事急,怕連累家人,於是自刎於後堂。
何進派去的那些禁軍一看董重也死了,董府上下,哭聲一片,也就沒什麼好追究的了,便向大將軍何進複命去了。
這張讓、趙忠等人見董老太後這一枝,這回算是徹底的廢了,越發地感到何太後等人的勢力龐大。憤恨那董老太後不聽自己等人所言,進行韜光養晦之策,才有今日之禍,還連累了自己這些人。但是恨歸恨,為了保命,張讓等人立馬以金銀珠寶賄賂何進之弟何苗以及何進之母舞陽君,並且早晚入何太後處,說好好討好何太後。一番糖衣炮彈的攻勢之下,終於張讓等人又躲過了這一難,重新得到何太後的近幸。
不久之後,何進暗中使人鴆殺董老太後於去河間的路上。董老太後靈柩回京,葬於文陵。
至此,何氏兄妹除掉異己,徹底獨掌朝中大權,至少明麵上是這樣的。
如果何氏兄妹夠聰明,事情到此為止,以穩定為主,也許大漢還能延續下去。
可惜,在袁紹等世家子的推波助瀾之下,何進心生誅除宦官的念頭。這還不算什麼,靈帝駕崩,十常侍畢竟沒有了最大的靠山,隻要何進與何皇後商議妥當,憑著手中西園軍與北軍,要誅殺宦官,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何進昏了頭,聽從了袁紹的主意,竟然詔令河東太守丁原、涼州牧董卓進京!
張讓等人從何苗那裏得知這個情況以後,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他們不僅是擔心他們的小命,同樣也記得劉飛當日說的話,千萬不可讓董卓進京,否則後患無窮。
“不能坐以待斃了,必須除掉何進,先下手為強!”決定下狠心張讓立馬叫來趙忠等人,一起商量出了誅殺何進的計策。
與曆史大同小異,張讓等人以何後的名義深夜召何進進宮,這其實也怪何後,每次派出請何進前來議事的人都是小太監,這次張讓也是派了一個小太監假傳何太後口諭就騙來了何進。何進沒有任何防備的走了進去,沒想到才走到半路便被張讓埋伏的手下給亂刀砍死了,悲哀之極。
何進一死,洛陽內許多人都瘋狂了,何進部將袁紹、袁術、吳匡、張璋、伍岩、許諒和近三千名憤怒的門客、衛兵高聲咆哮著,象潮水一般衝進了南宮。
袁紹等人進入南宮,發現陛下和十常侍眾人都不見了,便拿宮中的小太監、宮女們泄憤,展開血腥屠殺,。
“把沒有胡子的都給我殺了......”袁術一馬當先狂奔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