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田豫之謀(1 / 2)

本來,袁紹的計劃可謂天衣無縫,寫信邀請公孫瓚南下威懾韓馥,韓馥懦弱怕事,必定找麾下謀士商議,這時候作為“無間道”的荀諶等人再為韓馥獻上“良策”,以韓馥的安全為由,讓位與袁紹。

韓馥本來就是袁家的門生故吏,這個“良策”被采納的成功率絕對很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袁紹怎麼也想不到,在並州蟄伏了十年之久的劉飛,這個時候也盯上了冀州這塊肥肉。

而且,此時的公孫瓚,得知劉飛有心奪取冀州之後,也沒有了曆史上覬覦冀州的心思,他現在一心想著如何完成劉飛的囑托,守衛大漢的東北大門,要不是新任遼東太守公孫度也是一個亂世英傑,公孫瓚早就兵發遼東了。

要說公孫瓚別的地方不說,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他對待異族的手段就是以殺止殺,以暴製暴,因其麾下親衛軍所乘都是白馬,因此被稱為白馬義從,而公孫瓚也被稱為白馬將軍。

在虎牢關從劉飛口中得知東夷諸國蠢蠢欲動,正在集結兵力入侵大漢之後,公孫瓚就忙著整訓部隊,隨時準備奔赴前線作戰。

這一日,公孫瓚收到袁紹的來信,信中的主要內容是請公孫瓚出兵,事成之後兩人平分冀州。

公孫瓚看了信後,連忙請麾下文武前來商討,其中便又劉飛提名的田豫田國讓。

田豫(171-252)字國讓,漁陽郡雍奴縣人。劉備投奔公孫瓚,田豫當時年紀還少,自己托身於劉備,劉備非常看重他。劉備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說:“隻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公孫瓚命田豫為守東州縣令,公孫瓚的部將王門背叛公孫瓚,為袁紹率領一萬餘人前來進攻。眾人恐懼,準備投降。田豫登上城牆對王門說:“你受到公孫將軍厚待,卻離開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卻回來為敵,這才知道你是個犯上作亂的人。人們雖然隻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護自己的瓶子。我已接受了公孫將軍的委任,你為什麼不趕緊來進攻?”王門慚愧地退走了。

公孫瓚失敗後,鮮於輔為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係很好,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當時群雄並起,鮮於輔不知依從誰好。田豫對鮮於輔說:“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緊投奔他,不要等著以後遭禍。”鮮於輔聽從了他的建議,投奔曹操,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寵。曹操召田豫為丞相府軍謀掾,任命為穎陰、郎陵令,遷升為弋陽太守,所到之處,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鄢陵侯曹彰征討代郡,以田豫為相。軍隊進抵易水北岸,敵人埋伏下騎兵偷襲,軍人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據地形,用戰車圍繞成圓形戰陣,弓弩手拉滿弓守在裏麵。胡人攻不進來,便潰散了。大軍乘勢追擊,大破敵兵。田豫於是揮兵前進,平定了代郡,這些都是田豫謀劃的。

後來田豫又遷升為南陽太守。先前,郡裏人侯音反叛,率眾數千人在山中作盜匪,給南陽造成極大禍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黨羽五百餘人,上表奏請全部處死。田豫召見全體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曉諭,為他們指明悔過自新之路,打開刑具,一次全部釋放。各位囚犯都叩頭感恩,希望為田豫效命,當即互相轉告,各部盜賊一天之內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靜安定。田豫如實向上彙報,曹操予以表揚。

太和末年,公孫淵在遼東反叛,魏明帝要征討他,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中領軍楊暨推舉田豫,於是使田豫以本官統帥青州的各路軍隊,假予符節,前往討伐。正值吳國派使臣與公孫淵相勾結,明帝認為賊人眾多,又要渡海,詔令四豫停止出兵。田豫估計,賊人船隻將要返回,正是年底風急的季節,一定懼怕風高浪大,東麵又無岸可依,肯定要到成山。成山沒有藏船的地方,隻好依傍岸邊行進。他觀察好地形,在各個山島的險要之處,布置軍隊防守,他親自到成山,登上漢武帝所建的樓觀。賊人返回時,果然遇到大風,船隻都觸山沉沒,飄蕩到岸邊,無處逃竄,全為田豫布置的將士俘虜。當初,各位將領都笑他在空地等待賊人,及至賊人慘敗,都爭相執行他的計劃,請求入海奪取飄泊的敵船。

田豫生活儉樸清貧,朝廷給他的賞賜都分發給部下將士。每次胡人給他個人送來禮品,都登記好收入官府,從不拿到家裏,因此他家中常常貧困。他雖然性情孤傲,與他人很少來往,但人們都很看重他的節操。嘉平六年,朝廷發布詔令褒揚,下令賜給他的家屬錢穀。正始初年,遷升為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加官振威將軍,領並州刺史。多次請求退職,太傅司馬懿認為田豫年紀正壯,下書告諭不予同意。朝廷拜他為太中大夫,仍領取九卿的俸祿。田豫八十二歲時去世。

從曆史上可以看出,田豫這個人不但有才,而且有大才,堪稱國士,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飛才將田豫推薦給公孫瓚,因為公孫瓚手下最缺的就是這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