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冀州的情況相似,幽州和涼州也被劉飛的軍隊接管,前往涼州的是李靖,去幽州的則是嶽飛。
之所以會這麼輕鬆,除了並州軍本身的威懾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劉飛手中的天子詔書,換一句話講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劉飛任命李靖為鎮西將軍,主管涼州軍事,長孫無忌為涼州刺史,主管涼州政事,推行改革。
任命趙風仍為並州刺史,趙雲為鎮北將軍,組建並統領並州軍團。
任命秦瓊為鎮東將軍,主管冀州軍事,組建冀州軍團,魏征為冀州刺史,主掌冀州政務。
任命尉遲恭為鎮南將軍,成立上黨軍區,組建上黨軍團,負責並州南部防務。
任命公孫瓚為幽州牧,組建幽州兵團,但幽州政務由劉飛派去的房玄齡掌管。
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劉飛開始逐步對三州推行改革,實行變法,並且征召士兵進入演武訓練場訓練。
劉飛此次計劃擴軍至五十萬,分別為並州軍團十萬,上黨軍團十萬,冀州軍團十萬、幽州軍團十萬,涼州軍團十萬,每個軍團的兵種必須多樣化,從而保證各種戰場的作戰能力。
劉飛將命令下達之後,再次當起了甩手掌櫃,不準確的說應該是當起了老師。
人才,永遠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早在北疆建立之初,劉飛就開辦了當代最先進的書院,之所以說最先進,是因為劉飛開辦的書院與現代的綜合大學有些類似,開辦的科目非常多,兵家、法家、儒家、墨家等等,可謂百花齊放。
書院的圖書館內存放的書籍都是印刷廠刊印的線裝書冊,平時書院的學生能自由出入圖書館內翻頁書籍。
當然書院的核心處是不能隨便進入的,那裏有八名狻猊鐵騎日夜守衛,因為那裏存放著一些跨越時空的圖冊,如果被傳出去,造成的影響絕對無妨估量。
劉飛平時有閑暇的時候,也會親自前往書院巡視,偶爾也會客串老師。
而最近,劉飛的書院來了兩名特殊的學員,他們就是孫策和周瑜。
孫策(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因為有“項籍(項羽)之勇”而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孫吳名將,他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戰後兩年,他即病逝,年僅三十六歲。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妻子小喬也稱國色,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最著名篇章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過,在小說《三國演義》裏,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矮化周瑜,神化孔明,周瑜則被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反派人物,因而令世人誤會。
若論東漢末年的眾多英傑之後,誰最會打仗,誰的統率最高,恐怕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如果要論三國之中雖是第一儒帥,那麼周瑜當之無愧!
周瑜出身名門,族人曾經兩代出任朝廷要職太尉之位,父親周異曾任洛陽縣令。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舉家遷至舒縣。周瑜與孫堅兒子孫策同年,生於175年,為生死之交,甚至提供自家南側大宅給孫策一家人,同時拜謁孫策母親,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不久,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