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為戲誌才病重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另一個消息差點讓曹操暈了過去。
曹操的父親曹嵩帶著次子曹德與妻妾,打算離開刀兵之地前往曹操的大本營兗州。不料行蹤泄漏,被陶謙部將張闓圍住,曹操派去的曹洪接應不及,曹嵩及次子曹德,夫人鄒氏(曹操之母),姬妾趙氏皆成了刀下亡魂。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曹操立刻下令,整軍備戰,準備討伐徐州。
兵法上說,主不可因怒而興兵,但郭嘉、荀彧等人卻沒有反對,因為他們覺得這也是一個機會,一個占領徐州的機會。所以在曹操下令整軍備戰的同時,建議曹操發布檄文,傳檄主要的對象就是袁紹和袁術。
曹操這樣做的目的,固然是自信,他相信,隻要袁紹、袁術兩人不插手,他絕對能在短時間內消滅陶謙,占領徐州全境。
曹操的檄文分別傳到袁紹、袁術二人手中的時候,他們都不吭聲了。
這個時代發動戰爭,講究師出有名。如今天子罹難,朝廷消亡,天下群雄並起,這種時候,原本最應該做的是就是重組朝廷,掌握大義。
可惜,這種事情沒幾個人敢做,成功了,固然值得高興,收益也大,但失敗的概率更大,因為當今天下,沒有哪個漢室宗親有那樣的威望,敢站出來繼承君位。
劉表不敢,他雖然名聲不小,但離稱帝還差不少,劉焉倒是有這個資格,可惜年級太大,聽說已經臥床不起了。
其實。誰都知道,這天下有一個人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他不僅年輕。而且聲名響亮,這個人就是劉飛。
可惜劉飛已經失蹤了。
劉飛雖然失蹤。但是沒依舊沒有人敢稱帝,原因很簡單,劉飛雖然失蹤,但他麾下的那些能臣猛將都還在,李靖就在涼州,劉焉相信,隻要他敢稱帝,李靖的大軍立刻就會南下。兵指漢中,進攻益州。
所以,朝廷一直沒組建起來,也就沒人掌握大義。
但是曹操這個時候卻打出了另外一張牌,那就是替父報仇。
漢朝講究以孝治國,孝道,是一個人立身之本。
曹操起兵替父報仇,那就是盡孝,而如果袁紹、袁術派兵阻攔,就是阻止人家盡孝。這就是不義。
所以,即便袁紹、袁術再不情願,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曹操兵進徐州。
曹操命荀彧鎮守鄄城,夏侯惇、程昱、陳宮、張邈等人各自鎮守一郡,由於戲誌才病重。因此被曹操留在東郡靜養,此次隨曹操出征的,是軍師祭酒郭嘉。
曹操讓夏侯淵,曹仁、曹洪各帶一萬的兵馬分兵四路,進攻徐州,務必做到對百姓秋毫無犯,目的是逼徐州投降,至於報仇的對象,那就隻有陶謙一人。餘者隻要投降。一概不追究。
曹操為了對徐州造成壓力,好達到兵不血刃就得到徐州的戰略意圖。自己還親帶大軍三萬於中路策應,並派於禁領兵一萬為四路接應使。如此一來。曹操為了攻打徐州動用了七萬的兵力。不數日,曹軍入東海郡,連下數城,逼近郯縣。
徐州刺史陶謙得知消息之後,頓時大驚失色。一邊遣麾下大將曹豹領軍前去截擊,一邊將麾下謀士召集起來,商量對策。
有下邳陳珪、陳登父子,有東海朐縣糜竺等人。
將這些謀士召集起來之後,陶謙也不囉嗦,道:“今有曹操率大軍攻打我徐州,諸位有何妙策,可助我退敵?”
對於曹操為何首先拿徐州開刀,陶謙明白,陳登等人也明白。
替父報仇,不過是一個借口。
凶手還不知道是誰,你先起兵報仇,就算滅了陶謙,那真正的凶手豈不是要樂歪了嘴,就算緝拿凶手也要先找罪魁禍首吧?哪能聞凶信就想當然的認定陶謙是幕後主使?
曹操據兗州,北有劉飛、袁紹,南有袁術,西有劉表,若要發展,隻能東邊的徐州入手。
而徐州的陶謙恰恰實力最弱。
所以,現在陶謙與曹操之間的戰爭,首先就要排除講和的可能。要麼投降,要麼殊死抵抗。
陳登這時卻道:“大人,曹操以報父仇為借口,興無義之兵,伐我徐州,使得生靈塗炭。懇請大人立刻發布文告,昭告全州百姓。”
陶謙一聽,眼睛不由一亮。
的確,給曹操安上惡名,才能讓徐州人都討厭他、反抗他,這確實是一條不錯的計策。
不過陶謙也知道,這一招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徐州軍數量質量均比不過曹操,曹操麾下的士兵號稱百戰精銳,完全是仿照北疆軍的配置打造的,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這亂世之中,決定最終勝負的,還是實力。所以陳登這一條計策雖然有效,但最終還是不能幫助徐州打敗曹操。
這個道理陶謙能想到,陳登自然也清楚,於是,陳登又接著說道:“我徐州軍雖然有丹陽精兵,但數年來未經征戰,軍備鬆弛,恐怕不是曹軍對手。所以屬下還建議大人求取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