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水師?海軍!(1 / 2)

劉飛出關,一切謠言不攻自破。

蠢蠢欲動的世家明智的選擇了繼續蟄伏,做起了順民。

於是,劉飛下達了東征的命令。

東征的對象,主要是三韓、以及高句麗,除此之外,還有倭島。

因此,此次東征,劉飛的主力部隊需要跨越大海。

而跨越大海,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部隊,或者,用劉飛的話說,這是海軍!

三年前,劉飛任命鄭成功為靖海將軍,統籌並建立海軍,為的就是今日的東征。

海軍,士兵固然重要,但戰艦也不可或缺。

在這個時代,受到冶煉技術的限製,戰艦都是用巨木打造的,因為決定戰艦大小的關鍵因素是龍骨的長短,因此越大的戰船需要的龍骨越長。

但自古以來,南船北馬,優秀的造船師大多出自南方,所以,戰艦的打造就會成為北方水師的硬傷。

然而世事無絕對,曆史上遼東公孫度就曾建立過水師,而且十分強大。

一直到三國後期,公孫康曾派人從海路訪問東吳,並且遞交降書。

但這些隻是曆史,至今為止,劉飛麾下還沒有優秀的造船師。

可這難不住劉飛,劉飛麾下確實沒有優秀的造船師,但是,他有係統相助,而他自己就是一名優秀的煉器師。

擁有異火龍芯焰的他,任何常見的金屬在他麵前都顯得那麼脆弱,溶煉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如果按照劉飛所想,戰船,肯定是仿照後世的鋼鐵巨艦來打造才強大,然而,動力將會成為最大問題。

鋼鐵鑄造的戰艦固然強大。堪稱堡壘,但是,這個時候既沒有蒸汽機也沒有發動機。龐大的鋼鐵戰艦靠風力和人力如何能行駛?

即便能動,那也定然十分緩慢。

因此。劉飛隻能退而求其次,將戰艦的主要部位,比如龍骨,用精鋼打造,再在外麵裝上鐵皮、鐵撞角等。

而且,對於戰艦的動力,劉飛采用了輪式裝置。

船最開始的驅動方式是篙,用撐的。效率最差,速度也最慢,後來改用槳,槳的效率比篙高一些,卻不如後來用的櫓。櫓由槳的間歇式運動變成了連續式運動,效率又有所提高,有一櫓三槳的說法。可是櫓通常隻用在小型船隻上,而且隻用在船後,大型戰船還是用槳來驅動,一艘戰船上的槳手通常占載員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櫓雖然是連續式運動,可是櫓畢競不是魚的尾巴,效率也不算很高。後來的船使用的螺旋槳才是真正的連續式圓周運動,也是效率最高的。可是在這個時代,用人力是無法驅動螺旋槳的。

因此,輪船,成了劉飛的選擇。

這個輪船,不是後世俗稱的機動船,而是真正的輪船,即以木輪為驅動,其方式和水磨差不多。隻是把水磨裝到了船上而已。

這種輪式戰船在後世曾經多次出現,但都是用於戰船。宋代的洞庭湖水賊楊幺就曾用這種戰船來抵抗官兵的圍剿,多次打敗官兵。直到名將嶽飛想出了破解之法,才收服了這批水賊。

輪式驅動就是連續式運動,而且是真正的圓周運動,比起櫓來還要省力,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這些輪子不僅可以裝在船尾,也能裝在船舷兩側,沒什麼空間限製。

這就是圓的妙用,據說最早發明輪船的就是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麵七位的祖衝之,他發明的輪船號稱千裏船,也就是說能ri行千裏,就算這裏麵有誇張的成份,可是輪船比槳船快,卻是事實。

因此,劉飛打造的戰艦動力都是人力輪船,重型、大型、中型、小型都有,稱得上一個多兵種聯合艦隊。

......

陽光明媚,水氣升騰,港口裏,數十艘巨大的戰艦一字排開,數萬海軍士兵以及船工在甲板上興奮的歡呼著,一尊尊閃爍著逼人寒光的連弩車從甲板上探出來,反射著熾熱的陽光,一架架衝射龍炮虎踞其上,顯示出了這支海軍的強大和威武。

劉飛騎著金色的狻猊王,在長長的隊伍中,特別顯眼。

大戰在即,劉飛做了充足的準備,花費了好幾個月時間,今天終於可以率領海軍出征了,這是一次對外沒有任何保留、隱瞞目的的遠征,但是所有人都清楚經是最真實的目的是什麼,宣揚大漢朝的天威?狗屁!就看那戰艦上裝載的巨型連弩車、衝射龍炮,現在整個天下有誰能造出來?大漢朝根本不需要對外宣揚什麼,開疆拓土,碾碎一切不服,才是這支海軍最大的目標!而劉飛的目標,就是將這次大漢東部的威脅,全部消滅,三韓是如此,高句麗是如此,倭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