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狐X2”行星上的宗教幹預實驗結束的時候,人類的活動半徑已經擴大到了三千光年,建立了殖民地的星係已經多達五百萬個,人口總量突破了一千億,宇宙大開發時代的第一次大規模探險活動行將結束。
這個時候,人類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
事實上,分階段進行宇宙探險,正是形成二元政治的基礎。
原因很簡單,在兩個探險階段之間,必定有一個較為漫長的準備期。主要就是,每一個階段的探險工作,都要比前一個階段大得多,因此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準備,此外還得在新開辟的疆域邊緣建立新的前沿基地。理論上,兩次探險階段的間隔時間,與上一次探險所花的時間基本上相等。也就是說,人類在完成了半徑為三千光年的第一次探險後,需要花三千年準備進行第二次探險。
這三千年,就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在這個穩定的時期內,自然不需要維持高度集權的獨裁製度,而是應該把權力還給人類文明的每一個成員,充分激發與發揮個體的能力,促進科技、經濟、文化大發展,為下一次探險做準備。
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人類將回歸民主。
當然,在下一次探險開始之後,人類又將進入到獨裁階段,以確保在充滿了未知危險的探索階段,能夠以最高效的手段來應付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危險,確保人類能夠在探險活動中生存下來。
既然是進入了崇尚個人自由、推崇個人發展的穩定時期,那麼各種學科上的研究工作成為了人類活動的核心內容。
結果就是,人類的起源,成為了當時一個非常受重視的科研話題。
事實上,根源就來自“火狐X2”上進行的宗教幹預實驗。
實驗已經證明,宗教幹預不是一種有效的禁錮手段,在宗教幹預的效果消失之後,產生的科學大爆發,很有可能使幹預變得得不償失。
當時,人類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宗教到底是不是自然產生的。
所幸的是,人類文明的科技力量已經強大到難以想像的地步,能夠做一些以前根本不敢想像的科學實驗。
更重要的是,很多實驗,能夠在計算機上完成。
當時,宇宙社會科學家決定從頭做起,即利用數萬億台並網運行的超級量子計算機從太陽生成的那一刻開始,在原子層麵上模擬太陽係的演變過程,特別是出現在地球上的人類文明的演化過程。
實驗的目的,就是想搞清楚,宗教是不是在人類文明中自然誕生的。
或者說,宗教是不是人類文明思想的自我結晶成果。
隻是,這種實驗肯定存在偏差。
為了消除偏差,科學家采用了統計法,即反複進行相同的演算,每一次隻改變一個極小的常數,然後統計所有實驗的結果,並且從中找出一個與現實最相似的,以此來判斷人類文明的演化過程。
當時,宇宙社會學家花了五百年來進行這個實驗。
這個時期,雖然宇宙人類政府沒有取消自然死亡的相關法案,但是隨著物質財富急劇增長,大部分勞動者都能夠通過勞動延長壽命,人類在二百四十年的自然壽命之後,延長的非自然壽命平均已達五百年以上。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人,平均能活到七百到八百歲,不過大部分人的壽命都在六百歲以內。原因很簡單,總有一部分人,能夠獲得比其他人長得多的壽命。
在這五百年內,宇宙社會學家進行了數萬億次演算。
最終得出的結論,不但把宇宙社會學家嚇了一跳,還把當時的科學家,特別是生物學家嚇了一跳!
如果沒有外界幹預,地球上最有可能出現的不是陸地智慧生物,而是海洋智慧生物!
當時,有科學家提出,應該擴大演算的規模,即把宇宙因素對地球上的自然生命形態所產生的影響考慮進去。
問題是,這需要的計算機資源就太龐大了,根本無法進行。
這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人類成為地球的萬物之靈,絕對是一個偶然現象,是絕對的小概率事件。
在科學上,小概率事件就等於不可能事件。
更重要的是,人類在宇宙中探索獲得的結果,已經證明了這個觀點,即在海洋覆蓋率超過陸地的類地行星上,出現海洋智慧生物的概率比出現陸地智慧生物高了一萬倍,如果以地球的標準,即海洋覆蓋率是陸地覆蓋率的三倍以上,那麼出現海洋智慧生物的概率是出現陸地智慧生物的近萬億倍。
這是個什麼概念?
要知道,如果這個概率統計沒有錯的話,在人類出現、甚至在動物登陸之前,海洋裏就已經有智慧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