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洛陽城破(2 / 2)

聽李自成言語中對士紳的不屑,再想起自己大好前程也是被此等士紳之家所斷絕,牛金星便不再勸諫。

劉宗敏、田見秀都是跟隨李自成多年的鐵杆兄弟,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兒,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關係都非比尋常。隻有李岩,投闖軍前家裏也是鄉裏大族,聞聽李自成的話語,不禁麵色通紅。

李自成看見李岩神色,知他多想,連忙安慰道:“林泉不要多想,我說的是那些為富不仁的鄉紳。若是他們都如林泉這般深明大義,宅心仁厚,這天下怎會敗壞到今天這個地步。”

旁邊宋獻策也笑道:“闖王說的是,林泉拿出自家存糧賑濟百姓,還作《勸賑歌》勸慰富戶放糧。杞縣李公子的大名我雖在草莽也是聽過的。”

李岩原名李信,是懷慶府人,天啟丁卯年中的舉人。移居杞縣後,見天下大旱,百姓無以為活,於是取出家中存糧數百石賑濟難民。災民遍地,這點糧食不啻杯水車薪,李信便去求見縣令為民請命。求之無果後,他還寫了一首《勸賑歌》,歌中寫道: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齧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炊煙絕,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髏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

奉勸富家同賑濟,太倉一粒恩無際。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無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長臻。

助貧救乏功勳大,德厚流光裕子孫。

官紳貪婪無度,糧食哪裏肯白白施舍給那幫泥腿子?恰好李信外出被義軍捕獲,這支義軍首領紅娘子也是一名巾幗英雄。聽說抓到的是鼎鼎大名的杞縣李公子,便設宴招待一番後送還。這件事傳到縣中,官紳趁機誣陷李信暗結匪類意圖謀反,將他打入大牢。

李信被捕,百姓都受過他的恩惠,哪裏肯依。於是聯係紅娘子,裏應外合攻破杞縣,救出了李信。李信被救出後一不做二不休,改名李岩,字林泉,帶著堂弟李侔與紅娘子合軍一處投奔了闖王。

大家調笑一番後回到正題,繼續商議義軍下一步的作戰方向。牛金星李岩建議闖王占據河洛為根據地,劉宗敏李過等老弟兄則希望能夠回軍關中,還有人希望闖王就在洛陽登基稱帝。

李自成聽著眾人討論,他有點同意牛金星李岩的觀點,可內心裏卻傾向劉宗敏李過的說法,畢竟陝西是自己的家鄉,覺得那裏更親近一些。

這次攻破洛陽,繳獲金銀糧草不計其數,闖軍自起兵以來從沒有如此大的收獲。李自成想到這裏,道:“打下洛陽就已經有這麼多的收獲,那開封宋之故都,商旅如雲,豈不更加富庶?何況開封的周王傳到今日近三百年,積累下來未必就比福王差了。趁著打下洛陽的勁頭,咱們再下開封,一方麵可以取開封的糧草金銀為軍資,另一方麵又可以拔掉河南官軍最後的一根釘子。從此河南境內,就再也沒有官軍的落腳之處了。”

眾人對大的戰略方針各有看法,可對於打下開封卻都是樂見其成,於是紛紛讚同。

計議既定,當夜犒賞三軍。

福王被處斬,屍身交迎恩寺收斂,腦袋卻還要高高掛在城門上示眾三日。看守城門的衛老三隱隱綽綽看到有人過來,還以為是有人過來偷福王的腦袋,於是拔刀喝問道:“什麼人?”

來人喊道:“衛老三,是我!”

衛老三借著火光,看到來人是自己的同鄉,在劉宗敏麾下當個小頭目的張有祿,於是笑著問道:“老張啊,大晚上的怎麼跑咱這來了?”

張有祿晃著手中一條煮熟的鹿腿,得意的說道:“有了好吃的,怎麼能忘了你?這可是福王宮裏養著的鹿,個個肥碩,就和那福王一樣。劉爺賞了我一條鹿腿,我這不是拿來跟你一起喝一盅嘛。”

衛老三喜笑顏開,拿起鹿腿深深聞了一下,讚道:“好香啊,算你小子有良心。”

張有祿抬手指了指頂上掛著的福王腦袋,打趣的說道:“你還得謝謝這福王不可,要不是他養的好,咱也吃不到這麼好的鹿肉啊!”

衛老三大笑道:“應該,應該。你看這福有了,鹿也有了,要說晚上這場宴席,該是叫做福祿宴才好。”

張有祿愣了下,也笑道:“你這名字起的好,是該叫福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