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下套(1 / 2)

王教授的家在胡同裏,要不是杜健帶著,餘誠和沈葶兩個還真沒那麼容易找到。

“王教授,又來打擾您了!”一進門,杜健就點頭哈腰仿佛抗戰劇裏的翻譯官似的。

王教授看模樣五六十歲,頭頂已經禿了一半,人倒是挺和氣,笑著打趣:“小杜你啊,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說說看,這次是淘到什麼好東西了?”

杜健介紹餘誠道:“這位是餘先生,我上次跟您提過,他手裏有個…”

“鈞窯托盞對吧,你當時給我發過照片。實物帶來了嗎?我就說你們這些小年輕,隔著個屏幕能看出個什麼來?”

餘誠將托盞取出放在茶幾上,王教授戴上白手套,將托盞拿到燈光下細細打量一番後,才笑著說:“這東西,仿的不錯呀!”

“仿的?”餘誠有些驚訝。

“對,仿的。”王教授非常確信的說:“仿的技術還不錯,要不是他在釉料上還缺點功夫,我都該懷疑它是不是真品了。”

杜健虛心求教:“王教授,我也隻是感覺它不夠真,可真要說它哪兒有問題,我也不是很確定。您給講講?”

王教授摘下手套放在一邊:“你們知道鈞窯有個說法,叫做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說的就是鈞窯的釉料經過高溫燒製,顯現出絢麗多彩的特征。”

“這主要是因為鈞窯所用的釉料是銅紅釉,它在高溫下熔融流動,產生窯變現象,最終形成了這種特殊美感。”

“我為什麼說這個托盞是假的呢,就是出在它的這個色彩上,太過於鮮亮了,應該是吸收了清康熙年間郎窯紅的優點,所以我的判斷是清晚期的仿製品,年份在道光至光緒年間。”

“清晚期?”餘誠瞠目結舌,我本來還聽你說的頭頭是道,結果你給我蹦出一個清晚期出來。要不要我把你拉到明朝去,看看明朝是怎麼出現清晚期的瓷器的?

杜健還在求教:“清晚期,那這東西是不是不值錢了啊?”

“也不能這麼說,它對於研究清晚期的瓷器還是有些價值的。”王教授問餘誠:“小夥子,你這東西東西花多少錢買的啊?”

餘誠看看杜健又看看王教授,“十萬。”

王教授歎息道:“十萬啊,那小夥子你可有些虧了,這東西頂多也就三萬塊錢。”

說到興頭上,王教授還拉著幾人看了幾件他的收藏,沒看兩件,就又聽門鈴聲響起。

王教授打開門,進來的是一個戴著大金鏈子的男子,手裏拎著大包小包就往屋裏走,卻被王教授攔住。

“你來幹什麼?”

男子說道:“王教授您不是喜歡喝茶嗎?我給您帶了點……”

“拿走拿走,”王教授言語中滿是怒意:“您章總的茶葉,我喝不起。”

被嫌棄了男子也不見慍怒:“您別生氣呀,上次我跟您說的那事……”

“滾滾滾!”王教授往外攆人:“老祖宗好好的東西,被你倒騰到外國佬手裏,你也不怕遭報應!”

男子辯解道:“藝術是屬於全人類的嘛,人家外國人保存的說不定更好。”

“你老婆咋不是全人類的,快點滾!”

杜健憋著笑給餘誠解釋:“這家夥叫章明濤,上次從王教授手裏買走了一個乾隆年間的花瓶,轉手就賣給外國人了,把王教授氣的夠嗆。”

把章明濤趕出去,這種氣氛下杜健三人也識趣的趕緊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