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豐收(1 / 2)

即使有著鄭雄的信物,但是肯相信並跟著來田莊的除了鄭雄一家十幾口人,就隻有鄭雄幺叔一家六口。

而在鄭雄一家被接來的前一天,抬槍終於定型了。

定型後的抬槍采用的是前膛燧發方式,倒不是造不出更先進的,而是目前燧發槍更有性價比。

比如餘誠讓鄭雄打造了一支卡曼爾萊德1860式後裝燧發槍,造那一支槍的時間足夠造出五支抬槍了。

依照李河謝三商議並報餘誠批準的方案,每營抽出一個隊作為火器隊,因為抬槍笨重需要兩個人配合使用,所以每隊裝備二十二支抬槍。

抬槍最佳射擊距離是兩百米內,加長槍管並改進火藥後,彈頭在五百米外依然具有殺傷力,隻是沒了準頭。這個殺傷距離已經不遜於線膛槍了,而明軍裝備的虎蹲炮射程也不過五百米而已。

至於說射程更遠的佛郎機炮和紅衣大炮,因為笨重大多部署在城頭守城,野戰中能攜帶這兩種火炮的至少也得是數萬大軍。麵對這種級別的敵人,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餘誠隻會望風遠遁,還打什麼打?

所以現在餘誠要做的是盡快給火器隊裝備火器,因為火器隊熟悉武器也需要時間,不是說拿到手裏立刻就能用得得心應手的。而此時餘誠最缺的就是時間。

傅宗龍敗死後,崇禎任命陝西巡撫汪喬年升任三邊總督,頂了傅宗龍的空缺。這位新鮮出爐的總督沒什麼建樹,上任後第一件事不是招募流亡,也不是安撫民生,而是刨了李自成的祖墳,為的是壞了李家風水,泄其王氣。

此時李自成剛剛攻破南陽,殺了唐王朱聿鏼、總兵猛如虎,正與奉命援救南陽的平賊將軍左良玉反複拉扯。

闖、曹合營後,戰力激增,左良玉獨木難支,求援的文書一封接一封的送到朝廷。崇禎見了,也接連下旨督促三邊總督汪喬年整頓兵伍,出兵支援左良玉。

汪喬年心裏也苦,陝兵剛在傅宗龍帶領下打了敗仗,逃回來的士兵毫無鬥誌。可是兵部催促出兵的檄文一封比一封措辭嚴厲,汪喬年無奈,隻能在率領總兵賀人龍、固原總兵鄭嘉棟、臨洮總兵牛成虎,以及倉促征集的三萬步騎出潼關。

此時已經到了八月,餘誠還不知道千裏之外汪喬年倉促出兵的消息,他關注的是地裏的收成。

當初分撥了五十畝地種植新作物,其中紅薯十畝,玉米和土豆各二十畝,如今土豆和紅薯已經成熟,這兩天就在收挖。而玉米卻還需要一個多月才能收割。

田壟邊圍滿了看熱鬧的村民,一隊士兵在劉二牛的指揮下排成一圈,防止村民闖入地頭擾亂秩序。

種植組組長林芽子親自扶犁,驅趕耕牛將土壟犁開,泥土從兩側翻開,露出一個個拳頭大的土豆。

土豆田莊裏的人都吃過,不過那都是餘誠從現代帶回來的,真正看到它從地裏種出來還真是頭一次。

林芽子手下的組員們提著袋子跟在後邊撿拾,裝滿一個袋子就抬回去堆在地頭,袋子在田莊百姓們不可置信的眼光中越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