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在下愚見,司令此時應當先下襄陽,將闖賊鎖在河南使之與孫傳庭所率明軍相互消耗才是。”
“可我觀司令意圖,似乎無意與闖賊在此時翻臉,不知是何緣故?”
餘誠歎道:“時來天地皆同力,此時不可與爭鋒!”
屬下幾個文武不解的看著餘誠,不知道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餘誠有些苦惱,他與李自成虛與委蛇,一方麵是想靠李自成將明廷攪得天翻地覆,讓明朝官府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個最大的造反頭子上去。另一方麵,他有一個優勢是熟知曆史,如果此時就與李自成翻臉,那李自成萬一放著官軍不管調頭來打荊州,自己的先知優勢就沒了。
後一個理由對著這群手下說不出口,餘誠隻能用前一個理由搪塞。
崔應朝看出餘誠似有難言之隱,便也沒有追問,隻是撚著胡須說:“司令成竹在胸,既無意北上,想必心中已有計劃。當初司令作三年發展計劃,應該也有此考慮吧?”
餘誠知道崔應朝這是想問自己的戰略規劃到了哪一步,他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先問張德耀道:“水師如今訓練的如何了?”
張德耀緊張且心虛的回答:“開船都已經學會了,隻是新炮上船,大家還不熟悉。”
水師裝備的是以阿姆斯特朗炮為原型改製的後裝線膛炮,與以往列裝的前裝滑膛炮有極大區別,水師將士確實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發揮武器的優勢。
餘誠又問李光壂:“政務學堂辦得如何了?”
李光壂明白餘誠這是要對荊州轄區內各項信息掌握清楚才會下決定,於是回答說:“第一批學員已經畢業,共一百一十六人,均已分配到各處縣衙。新一屆的學員正在招募,報名者很多。”
這是荊州當地百姓豪強發現進這個學堂出來就能直接成為官吏,所以才如此熱衷。
餘誠又詢問了張德厚轄下百姓的生活情況,以及徐望彙報的各地敵人動向,沉思片刻後才說出了自己的計劃目標。
“三年之期,如今已經過了大半年,我意大的戰略方向不作變化,依舊以守成為主,大力發展建設。”
“在政務上,要著力培養我們自己的官吏,加強基層建設,提高對荊州百姓的掌控能力。現在老百姓還沒有從天災人禍的陰影中走出來,我們要讓他們安心生產,爭取這個冬天不會有人凍死餓死。”
“讓百姓們喘口氣,安心過個年。讓他們知道在我們餘家軍的治理下,老百姓能生活得很好,這樣他們才會更加擁護我們。”
“在軍事上,今年除水師外不進行征兵,全軍要在年底全部裝備夏式步槍。等過完年,明年我們再分批次招八千到一萬兵。”
“在水師形成戰鬥力之前,我們暫不考慮渡江作戰事宜。不過吳修齡說得也很有道理,忘戰必危,不能給戰士們造成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錯覺,還是要打一打。”
“潛江可以再往東推一推,打下漢口,將戰線直接拉到武昌跟前,讓漢江與長江作為餘家軍地盤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