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兵工廠發展(2 / 2)

這個涉及到對穿越能力的使用,餘誠當然不方便對蔡文暉細說。實際上這批鋼管是他利用穿越能力從現代偷來的,至今仍然是警察那邊掛著名字的懸案。

每月五百支步槍的產量餘誠還不滿意,要給現有軍隊進行換裝,同時滿足明年招兵的需要,每月五百支步槍的產量是絕對不夠的。

“我再多給你配兩百個工人,今年我先不管,等過完年。從明年開始每個月步槍產量要有一千五百支。”

蔡文暉幾乎要跳起來,大喊:“不可能!”

餘誠及時給他打了一支強心針:“隻要你能做得到,那什麼秦淮八豔,我綁也給你綁回一個來。”

蔡文暉兩眼放光:“當真?”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且不說蔡文暉被餘誠一張大餅引誘得心潮澎湃,崔應朝與李光壂也在為餘誠會議中提出的要求傷腦筋。

要讓荊州府在這個冬天不發生凍死餓死的事情,這讓倆人都深感壓力巨大。

在古代社會的冬天,凍死餓死都是十分常見的。不算鄉村,就是城市裏每一場大雪過後都會出現那麼幾具“路倒”。

這些人多集中在失地流民與乞丐中。對於這些人中有勞動能力的,崔李兩人還能招募起來以事生產,那些無人照管的老人和孩童想安然無恙的度過這個冬天,那是隻有付出沒有回報的事情,餘家軍是否真要承受起這個負擔?

問題提上來後,餘誠大筆一揮,要求在荊州府內重開慶餘堂。

荊州府全域,每個縣設立一個收容所,將這些居無定所的流民與乞丐全部收容起來進行甄別。有勞動能力的發往各個工程隊,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送往慶餘堂,十五歲以下的孩童全部送到荊州城。

在這裏,十二歲以下的孩童進學堂,十二歲至十五歲的少年進技師學校學手藝,蔡文暉、成瑋等穿越眾每人都收納了十幾個學生。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安定,有一些單純隻是遊手好閑或者散漫慣了。這些人毫不例外的接受了棍棒再教育,隻看他們的心是向往自由多一些,還是害怕挨揍更多些。

隨著收容所的建立與運作,荊州府下轄各州縣的治安得到了明顯的好轉,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除此之外,餘誠還向市場投放了一大批低價毛毯,用於百姓冬日保暖。這些滿是科技與狠活的毛毯進價極低,餘誠不為賺錢,甚至還往裏邊搭了一點,導致每條毛毯的售價隻有一角錢。

這些毛毯極受百姓的喜愛,在他們看來這毛毯柔軟蓬鬆,價格比自家手工織的粗布都便宜。雖然它的保暖效果不如棉被,但如今百姓家裏置辦得起棉被的又有幾家?這麼好的機會就算借錢也要置辦幾件。

有商人嗅到了商機,大肆收購這種毛毯,餘家軍不得不進行限購,同時對將這種毛毯運出荊州府以外進行銷售的商人課以重稅,才免得這項惠民政策變成商人薅餘家軍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