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校門就是一個球場,估計有200米左右,跑道是紅色的,球場是綠色的。
潘校長:“我們這兒啊,因為是小學嘛,所以這個孩子不大,最大的孩子也就14歲。
各方麵條件也有限,特別是教育資源缺乏。
教學樓隻有一棟,另外一棟呢是這個教職工宿舍,還有就是食堂了”。
王錦欣一眼望去就看到,球場過了就是所謂的教學樓,左邊是教職工宿舍,右邊有一個用棚子搭起來的食堂,不大。
“你們這兒的老師是當地的還是說其他地方來支教的呢?
老師都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還有這些孩子讀完小學之後又去哪裏讀初中呢?”她拿著錄音筆,隻想了解的更多。
潘校長:“從這個小山村裏麵走出去不容易啊,所以一般情況下當地人都會選擇外麵。
老師一共7個,加我一起8個,所以除了我和另一個老師我們倆是當地人,其他全是來支教的。
縣裏也知道我們這裏的情況,所以支教老師不會斷的,保持7個嘛。
老師的水平呢都是在一個本科學曆的,教小學是完全沒問題的。
這些孩子呀,讀完小學以後,有的就不會上了,跟著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一起幹農活,有的就去上初中嘛。
初中是在更遠一點的地方,離我們這兒要翻一座山呢”。一一回答著剛才的問題。
王錦欣:“那這些小朋友平時有什麼娛樂活動嗎,學校會開展哪些運動或者安全知識嗎?”
潘校長:“他們啊就是打打籃球、乒乓球,會開展運動接力賽啊、跳繩、踢毽子等等一些比賽。
我們講安全知識的話,就講一些最基礎的,比如:防火防盜、防高空墜落、防噎食、防跌倒這些,到了六年級就會教他們胸外心髒按壓”。
潘校長對這些知識倒是對答如流。
王錦欣:“潘校長,我能去采訪一下這裏的學生嗎?”
她想不能光聽一麵之詞。
潘校長:“可以可以”。
正好走到一個五年級的班,裏麵正正上課,潘校長帶著一男一女走進去。
潘校長:“不好意思,耽擱一下李老師的上課時間,這兩位是從同城來的,來了解一下咱們的情況,同學們要積極回答問題啊”。
那邊跟老師同學說完又轉頭給王錦欣說:“有什麼問題你就問同學們吧,我跟李老師先出去,在外邊兒等你們”。
說完就帶著李老師出去了。
這個教室很普通,兩邊都是大白牆帶窗戶,後麵是黑板報,正前方就是講台和黑板,頂上麵隻有燈,連個吊扇都沒有。
幸好現在五月初不太熱,這些孩子夏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