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大軍出擊為何不先稟報於朕?你的眼裏還有朕嗎?”女帝死死盯住徐天華。
“陛下,這次出兵,臣與鎮國公以及兵部尚書等人商談良久,才做此決策,且兵貴神速。臣怕耽擱久了,讓九淵的線人提前得到了消息。”徐天華不卑不亢的說道。
“好啊!好的很啊!國家有徐相這樣的國之棟梁,我真是可以高枕無憂了。”女帝咬牙切齒的說道。
“徐相,朕想擴建未央宮,並多招攬一些小太監,小宮女。不知道你意下如何?”女帝咬牙說道。
堂堂一代帝王,連擴建宮殿,招收宮女,太監這等小事都要受製於臣子,何其悲哀。
父皇,你的在天之靈看到了嗎?徐天華這個混蛋就是這麼欺負朕的。
“不知陛下預算幾何?”徐天華徐徐問道。
“這,當然是越多越好,國事有徐相這等精忠愛國的臣子操持,朕可以在後宮享受享受了。”女帝眉頭一挑,急忙說道。
她沒想到徐天華會答應的那麼痛快,不過隻要錢到手,那個計劃就能照常施展。
“陛下,怎麼能生出來這種憊懶的心思呢?我朝境內還並不是四海升平啊,各路藩王蠢蠢欲動,地方豪族草菅人命,密蓄死士,隱瞞田產。雖然微臣平了楚王之亂,又在湘省推行測量田畝,但是我大寧帝國幅員遼闊,還有很多地方依舊貧困,還有很多百姓吃不飽飯。外麵更是有九淵帝國,虎視眈眈。雖然他現在處於動亂時刻,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啊!打蛇不死,必受其害。土番犯境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徐天華頭頭是道的說教道。
“微臣知道,陛下肯定覺得我飛揚跋扈,結黨營私。但是陛捫心自問,這天下要是沒了我,還不知道幾人稱孤,幾人道寡。”徐天華絲毫不忌諱的直言說道,還環顧了一圈朝堂大臣。
眾多大臣都知道這是悖逆之言,但此時卻無一人敢出頭,紛紛低下頭顱。
指鹿為馬猶在眼前,門外的禁軍和禦林軍都是徐相的麾下,稍不順意便會被拖出去弄死。
這朝廷,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朝廷。
自從趙雲,薛仁貴邊境大勝後,徐天華的權勢已經不低於皇帝了。
整個京都,誰敢悖逆?
連女帝都隻能仰其鼻息生活,否則……
改朝換代也不是沒人幹過,隻是徐天華現在還沒有這個民心罷了。
前番永不加賦,隻是小規模俘獲民心。
所以,平時滔滔不絕的大臣們,此刻也變成了鵪鶉,一個個縮頭不語,都低頭看著地麵,仿佛下麵有什麼絕世美女一樣。
說實話,女子為帝,如果沒有強硬手段,權威本就不足。
再加上徐天華權勢日趨一日的強大,女帝的存在感和感受也越來越被群臣忽視。
世家雖強,在刀劍下終會低頭。
京都四大世家,兩家俯首徐天華。
孔家自恃千年世家底蘊,無懼一切。
蘇家則與孔家聯姻,將蘇婉兒嫁給了孔家大公子,得到了孔家庇護,才勉強沒掉出世家之列。
孔家為了保住蘇家,與徐黨展開激烈的交鋒,丟掉了好多巡撫的位置。
徐黨的權勢因為與孔家的交鋒而進一步拓展,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全國十八個省份。
孔家甚至動用了天下的讀書人來爭鋒,被徐黨弄得一大批人做不了官後,讀書人也不敢相助孔家了。
畢竟,誰和當官有仇啊!
與徐黨合作的讀書人,紛紛科舉中榜,榮耀加身。
而與徐黨對抗的讀書人,紛紛名落孫山。
哪怕才華橫溢,哪怕滿腹經綸。
但是,對抗當權者!
隻此一條,便做不了官。
大寧帝國數萬萬人,削尖了腦袋想當官的人不計其數。
區區幾萬學子,便想撼動整個朝廷,無異於癡人說夢。
隨便拉攏一批,打壓一批,便能瓦解這看似牢不可摧的同盟。
畢竟寒窗苦讀數載,你也不想科舉落榜吧。
雖然你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但是治理天下的人不一定需要這些。
他們可能更喜歡聽話的人來做官,要知道聽話的人不一定無能,但有才的人不一定聽話。
經此一役,名門望族、高門大姓的孔家低調了許多,再也不敢拿著鼻孔來看徐黨眾人。
交鋒之中,孔家不少子嗣後代官職被拿下。
這對孔家可謂是極大的打擊,更別說還有不少商人幫派被查封,滅門。
直接斷了孔家的錢袋子,急得當代家主親自登門拜訪徐天華,賠禮道歉許久才讓孔家緩過氣來。
驕傲如蘇婉兒,看徐天華再也不是暴發戶模樣,而是真真正正的大寧第一權臣。